[发明专利]一种语音识别匹配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1583.5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6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翁玮文;黄晓庆;刘琨;焦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5/08 | 分类号: | G10L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语音 识别 匹配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科学中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语音识别匹配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语音不仅是人类之间信息交流最自然、最有效、最方便的工具,而且也成为人与机器之间进行通信的重要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科学的分支,致力于研发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其中,语音识别作为一个分支,以语音为研究对象,其目标是将人类的语音中的词汇内容转换为计算机可执行的输入符号进而实现语音识别。
以移动终端根据用户的语音指令,查找移动终端中存储的联系人电话号码信息为例,说明现有技术中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
第一步:接收用户发出的包含联系人姓名的语音指令,并根据语音指令转化后的语音信号确定该语音指令对应的拼音信息。
第二步:根据拼音信息的完全匹配算法,从存储的联系人电话号码中确定该拼音信息对应的联系人姓名。
所述完全匹配算法是指将接收到的拼音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拼音信息进行比较,确定接收到的拼音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拼音信息是否完全一致。
具体地,利用拼音信息的完全匹配算法,将接收到的拼音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拼音信息进行比较,当比较结果为接收到的拼音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拼音信息完全一致时,根据本地建立的拼音信息与联系人姓名之间的对应关系,将确定与接收到的拼音信息完全一致的本地存储的拼音信息对应的联系人姓名。
第三步:根据本地存储的联系人姓名和电话号码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接收到的语音指令对应的联系人的电话号码信息。
由于中文自身的特殊性以及不同的地方方言的多样性,不同地方的用户针对同一中文词汇发出的语音指令也存在差异,在语音识别服务器将语音指令转化为拼音信息过程中,并不能考虑到发出该语音指令的用户的口音特性,简单的依据本地存储的大词汇表进行语音到拼音的转化,使得转化后的拼音相对于接收到的语音指令存在误差,而后再简单的根据拼音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联系人姓名,将使得语音识别率大大降低。
由此可见,在现有技术中,语音识别技术中存在语音识别率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语音识别匹配的方法和设备,用于解决目前语音识别技术中存在的语音识别率较低的问题。
一种语音识别匹配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语音信息转化得到的拼音形式的字符信息;
根据模糊拼音匹配策略,从本地数据库中以拼音和汉字形式存储的字符信息中,为转化得到的字符信息根据拼音进行模糊匹配,得到本地数据库中与转化后的字符信息匹配的汉字形式的字符信息。
一种语音识别匹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语音信息转化得到的拼音形式的字符信息;
模糊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模糊拼音匹配策略,从本地数据库中以拼音和汉字形式存储的字符信息中,为转化得到的字符信息根据拼音进行模糊匹配,得到本地数据库中与转化后的字符信息匹配的汉字形式的字符信息。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在确定语音信息转化得到的拼音形式的字符信息后,根据模糊匹配策略,从本地数据库中以拼音和汉字形式存储的字符信息中,对转化得到的字符信息根据拼音进行模糊匹配,得到本地数据库中与转化后的字符信息匹配的汉字形式的字符信息,将现有技术中采用单一的完全匹配策略扩展至对转化得到的拼音形式的字符信息根据拼音进行模糊匹配,有效地增加了对转化得到的字符信息的语音识别率,进而提高了语音识别技术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语音识别匹配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模糊完全匹配策略的流程图;
图3为部分模糊匹配策略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语音识别匹配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语音识别匹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语音识别匹配的方法和设备,确定语音信息转化得到的拼音形式的字符信息,并根据模糊拼音匹配策略,从本地数据库中以拼音和汉字形式存储的字符信息中,为转化得到的字符信息根据拼音进行模糊匹配,得到本地数据库中与转化后的字符信息匹配的汉字形式的字符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15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