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次氯酸根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1396.7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8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颜叙秀;霍方俊;阴彩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杨耀田 |
地址: | 030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次氯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次氯酸根检测技术,具体属于一种快速、定量地检测次氯酸根的方法。
背景技术
NaOCl被广泛用于漂白剂和消毒剂,其浓度范围为10-5~10-2mol/L。它的质子化形式(次氯酸,HClO),是生物重要的活性氧物种(ROS),在有机体和水处理中作为抗菌剂。然而,过量的HClO能造成组织损伤和疾病,如: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肺损伤,类风湿和心血管疾病,神经元变性,关节炎和癌症。
目前已报道的检测次氯酸根的方法有:比色法(S.M.Chen,J.X.Lu,C.D.Sun,H.M.Ma.Analyst 135(2010)577–582)、发光法(J.Ballesta-Claver,M.C.Valencia-Miron,L.F.Capitán-Vallvey.Anal.Chim.Acta.522(2004)267–273)、电化学法(A.P.Soldatkin,D.V.Gorchkov,C.Martelet,N.Jaffrezic-Renault.Sens.Actuators,B.43(1997)99–104)、色谱法(A.Gallina,P.Pastore,F.Magno.Analyst 124(1999)1439–1442.),这些方法有的灵敏度低、有的耗时繁琐。也有一些基于次氯酸强的氧化特性的检测方法(Y.K.Yang,H.J.Cho,J.Lee,.Shin,J.Tae.Org.Lett.11(2009)859-861)。然而,这些方法由于试剂结构相对复杂而不容易合成。所以,发展一种检测过程简单、灵敏、成本低、适合实际使用的方法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次氯酸根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体系简单、操作方便、选择性高、灵敏度高的次氯酸根定量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检测次氯酸根的方法,是在pH为7.0的HEPES缓冲溶液中,基于二吡啶甲醛荧光素酰腙(2-pyridylaldehyde fluorescein hydrazone,FHP),利用次氯酸根能将Cu+氧化为Cu2+,Cu2+与FHP形成配合物后,在紫外可见光谱上发生变化,实现次氯酸根的定量检测。
所述的FHP结构式为:
FHP的合成路线:
FHP的合成方法,步骤为:将荧光素酰肼、2-吡啶甲醛按摩尔比1∶1混合,完全溶解在甲醇中,用滴加1摩尔量当量的无水乙酸,回流2小时,用体积比为1∶1的甲醇和石油醚重结晶得到黄色的目标产物。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检测ClO-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溶液:配制pH=7、浓度为10mM的HEPES缓冲溶液,配制2mM的二吡啶甲醛荧光素酰腙(FHP)乙醇溶液,配制2mM的Cu+(加入抗坏血酸钠做稳定剂)乙腈溶液;
(2)、制定标准曲线:用蒸馏水配制2mM的ClO-溶液;将2mL的HEPES缓冲溶液和40μL的FHP乙醇溶液以及80uL的Cu+乙腈溶液加到同一比色皿中;然后逐渐加入ClO-溶液,在加入ClO-溶液的体积依次为0、20、40、60、80、100uL时,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上测定502nm对应的吸收强度A为0、0.13、0.25、0.37、0.47、0.58;最后以c=ClO-浓度/10-5mol/L为横坐标,吸收强度A为纵坐标绘制得到ClO-浓度的标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为:A=0.01143+0.05771c;
(3)、检测:将2ml的HEPES缓冲溶液、40μL的FHP乙醇溶液和80μL的Cu+乙腈溶液,加入到另一个紫外比色皿中,从待测样品V总uL中,用微量进样器取V1uL加到此比色皿中,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上检测在502nm处的吸收强度A;
(4)、计算:将测得的吸收强度A代入上述线性回归方程,即可求得比色皿中ClO-的浓度c×10-5mol/L,样品中ClO-的浓度为c×10-5×V总/V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13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