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主动脉弓部一体三分支血管腔内修复治疗的覆膜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1201.9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8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郗二平;朱水波;朱健;张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郗二平;朱水波;朱健;张瑜 |
主分类号: | A61F2/90 | 分类号: | A61F2/90;A61B17/12;A61L31/02;A61L31/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朱盛华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主动脉弓 一体 分支 血管 修复 治疗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主动脉弓部一体三分支血管腔内修复治疗的覆膜支架。
背景技术
胸主动脉瘤是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的灾难性疾病,一旦发病,未经积极治疗致残率、死亡率高。近年来,随着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外伤发病率的增高,胸主动脉瘤的发病率也显著升高。目前采用血管腔内支架进行腔内修复治疗治疗胸主动脉瘤疗效好,并得到了飞速发展。但累及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主动脉弓部动脉瘤一直是该治疗技术的难点。传统的方法使用开窗支架,但其可能致使内漏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而且不适用于头臂干、左劲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根部的动脉瘤。也有使用直筒支架直接封堵了主动脉弓上左锁骨下动脉,但不能很好地保留左锁骨下动脉的血流通过,适用范围较为局限。
有使用主动脉弓部三分支支架,然而,其分支在主动脉弓上主动脉血管腔之外,支架只能准切地释放在主动脉弓部头臂干、左劲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内。然而,每个病人的血管走行不尽相同。一旦发生血管走行变异(临床上,该变异发生率较高),支架与血管就不相匹配,就不能完成这一治疗。另外,支架释放时要求分支支架分别准确地释放在头臂干、左劲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哪一个分支支架的释放失败都会导致整个手术失败。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这些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能保留主动脉弓部三分支动脉血管的血流,适用范围广、支架释放程序简单、手术成功率高、手术并发症少的用于主动脉弓部一体三分支血管腔内修复治疗的覆膜支架。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方式为,用于主动脉弓部一体三分支血管腔内修复治疗的覆膜支架,由金属支架与管状膜组成;金属支架由一个多波形柱状单圈一、一个多波形柱状单圈二和多个多波形柱状单圈三构成;多波形柱状单圈一为一裸体支架,多波形柱状单圈二、多波形柱状单圈三外覆管状膜;在第一至第五个多波形柱状单圈三之间的覆膜支架上设有一个楔形槽,楔形槽内有一个直分支支架、斜形分支支架一、斜形分支支架二;除多波形的柱状单圈一外,其余金属支架通过管状膜连接一起;多波形柱状单圈一与多波形柱状单圈二用丝线缝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覆膜支架。
本发明在第一至第五个多波形柱状单圈三之间的覆膜支架上设有一个楔形槽,槽内有直分支支架、楔形分支支架一、楔形分支支架二,利用楔形槽内三分支支架预留了主动脉弓上头臂干、左劲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的血流通道,并且将三分支支架的释放位置设计在主动脉弓部血管腔内。正是因为将三分支支架的释放位置通过楔形槽设计在主动脉弓血管腔内,使得主动脉弓上头臂干、左劲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的再通不受解剖学差异的影响,直接通过二次释放直筒或喇叭型小支架就能连接到主动脉弓血管腔内的分支支架上。而且减少了传统需要将三分支支架准确地释放于分支动脉中的复杂程序。
采用本发明保留了主动脉弓部三分支动脉血管的血流,适用于所有需要行主动脉弓部腔内修复治疗的患者。本发明适用范围广、释放程序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成功率高、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患者的存活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由金属支架与管状膜组成。金属支架由一个多波形柱状单圈一1、一个多波形柱状单圈二2和多个多波形柱状单圈三7构成。多波形柱状单圈一1为裸体支架。多波形柱状单圈二2、多个多波形柱状单圈三7外覆管状膜。在第一至第五个多波形柱状单圈三7之间的覆膜支架上设有一个楔形槽4,楔形槽内4有一个直分支支架3、斜形分支支架一5、斜形分支支架二6。除多波形的柱状单圈一1外,其余金属支架通过管状膜连接一起。多波形柱状单圈一1与多波形柱状单圈二2用丝线缝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覆膜支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郗二平;朱水波;朱健;张瑜,未经郗二平;朱水波;朱健;张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12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桌面软件开发框架的方法
- 下一篇:一体成型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线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