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部件安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9870.2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2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阿部智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JUKI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13/02 | 分类号: | H05K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部件 安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吸附嘴吸附电子部件,使电子部件移动并将电子部件向基板上搭载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具有具备吸附嘴的搭载头,利用该吸附嘴吸附电子部件,将电子部件向基板上搭载。电子部件安装装置通过使搭载头的吸附嘴向与基板的表面正交的方向移动,从而对位于部件供给装置上的电子部件进行吸附,然后,使搭载头沿与基板的表面平行的方向相对地移动,在吸附嘴到达电子部件的搭载位置后,通过使搭载头的吸附嘴向与基板的表面正交的方向移动并接近基板,从而将电子部件向基板上搭载。
关联技术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具有对装填在部件供给装置的供给器部上的电子部件收容带中所保持的电子部件进行确认的单元。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错误安装防止系统,其为了检测对在部件供给装置的各位置准备的电子部件,而在向部件供给装置的收容带供给器中安装电子部件收容带时,读取安装于电子部件收容带上的条形码,基于读取的信息,对电子部件收容带是否适合进行判定,向电子部件安装装置供给。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系统使用条形码核对系统,可以通过根据条形码确定电子部件收容带的种类,从而不易发生将电子部件向基板上进行错误安装的情况。
在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下述技术,即,在1个电子部件收容带中所收容的部件剩余量变少的情况下,采用使收容有同种类部件的电子部件收容带的前端与之前的电子部件收容带的末端接合而进行部件补给的、所谓拼接方法,向部件供给装置补充电子部件。在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对电子部件收容带切换的情况进行检测的单元。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下述技术,即,设置对电子部件收容带和电子部件收容带之间的结合部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通过利用上述传感器对结合部上形成的标记进行检测,从而检测电子部件收容带和电子部件收容带之间的结合部,从而对电子部件收容带切换的情况进行检测。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下述技术,即,对电子部件收容带的电子部件储存室中是否存在电子部件进行检测,在连续大于或等于一定次数储存室处于空室状态的情况下,判定为电子部件收容带已经切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002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34109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2284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的记载所示,通过利用拼接方法更换电子部件收容带,对电子部件进行补充,从而可以不停止生产而向部件供给装置补充电子部件,可以提高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的运转率。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系统中,在每次部件供给装置的电子部件收容带中电子部件用尽时,使安装作业停止而更换收容带供给器,因此,对于作业效率的提高存在限制。另外,在利用拼接方法更换电子部件收容带而补充电子部件的情况下,由于电子部件收容带被连结,所以即使利用条形码读取电子部件收容带的信息,也难以与电子部件收容带切换的定时同步。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方法中,在电子部件安装装置中设置用于对电子部件收容带的结合部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例如光传感器),因此,必须在每个部件供给装置上均设置用于对电子部件收容带的结合部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另外,对于部件供给装置,由于在多个供给器部中分别装填电子部件收容带,所以如果分别设置光传感器,则装置的部件个数增加,使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大型化。另外,对于利用光传感器对标记进行检测的方法中,可能由于灰尘的附着而产生问题或产生错误动作,因此检测精度不稳定。
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方法中,由于基于与吸附嘴的移动相伴的空动作和高度传感器等的检测结果,进行空室的判定,因此,检测时花费时间,作业效率降低。另外,如果电子部件收容带的结合部处的空室数量不固定,则无法检测出电子部件收容带切换的情况。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其可以适当地检测出电子部件收容带和电子部件收容带之间的结合部,可以高效且高精度地搭载电子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UKI株式会社,未经JUKI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98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