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9623.2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3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莫小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莫小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418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电子产品的电池规格均不相同,为此各个厂商均为各自的产品配置了相适配的充电器。无形中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也给消费者的使用带来了不便。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适配不同规格电池的万能充电器,可以解决这些困扰。这些万能充电器采用可以活动调节的充电电极来兼容各种规格的电池。但这些万能充电器的充电电极容易发生移位,在每次更换不同的电池时都需要拔下万能充电器并重新调整充电电极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充电电极进行快速定位的充电器,同时在充电器不充电时能够及时断电,保证使用的安全。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器,所述充电器上设有用于容置电池的空腔,该空腔内设有充电电极,所述充电器还包括与所述充电电极固定连接的滑块、供所述滑块滑动的滑轨,以及对所述滑块定位的定位组件;其中,
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有滑槽的定位板和容置在所述滑槽内、对所述滑块定位的定位块;
所述空腔内还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充电电极通/断电的第一微动开关;所述电池插入所述空腔后,触碰所述第一微动开关闭合,所述充电电极通电;所述电池从所述空腔拔出后,所述第一微动开关断开,所述充电器断电。
优选地,所述充电器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充电器侧壁上的插脚,该插脚与所述充电器侧壁铰接;所述充电器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收容所述插脚的收容槽。
优选地,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定位板联接,用于控制所述定位板弹起/落下的位置开关。
优选地,所述空腔的顶面、对应所述充电电极的位置设有透视窗。
优选地,所述空腔内设有用于夹持所述电池的弹性压片。
优选地,所述空腔是两相邻侧面开放设置。
优选地,所述充电器还设有USB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USB输出端设有用于控制所述USB输出端通/断电的第二微动开关; USB接头插入所述USB输出端后,触碰所述第二微动开关闭合,所述USB输出端通电;所述USB接头从所述USB输出端拔出后,所述第二微动开关断开,所述充电器断电。
优选地,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与所述第二微动开关并联。
本发明的充电器通过定位组件中的定位块对设有滑块的充电电极的定位,可以实现充电电极既能够沿滑轨滑动以调整充电电极间的距离,又能够通过定位块使充电电极在在某一设定位置固定。在使用时,当充电电极发生移位,只需将滑块拨动至定位块处,即可快速的将充电电极调整到预设的位置。定位块的可起到记忆设定位置的作用。另外第一微动开关可控制充电电极的通/断电,在充电时闭合,进行充电;充电完毕拔出电池后,自动断开,使充电器断电。避免了充电器插在电源上时带电而引起的安全隐患,在使用时可使充电器长期处于带电状态,不必反复插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充电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充电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充电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充电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器设有用于容置电池的空腔10,该空腔10壁设有滑轨40,该滑轨40可容置设有充电电极20的滑块30,该滑块30可沿滑轨40滑动,充电电极20伸入空腔10内。充电器还设有对滑块30进行定位的定位组件,该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板51、该定位板51上设置的滑槽52,以及容置在该滑槽52内、用于对滑块30定位的定位块53。定位块53在滑槽52内滑动,当定位块53与滑块30相抵时,定位块53即可对滑块30定位,进而对充电电极20进行定位。
充电器的空腔10内还设有第一微动开关61,该第一微动开关61用于控制充电电极20的通/断电。当电池插入空腔10后,电池触碰第一微动开关61闭合,充电电极20通电;当电池从空腔10拔出后,第一微动开关61断开,充电器整体断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莫小永,未经莫小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96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