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联合供水系统恒压供水和气压给水转换时机的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7565.X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1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洪海;田宇;李鸿敬;李明;侯钧;沈优越;周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3B1/00 | 分类号: | E03B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金亭 |
地址: | 300073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 供水系统 供水 气压 给水 转换 时机 确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频调速恒压供水与气压给水联合供水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联合供水系统恒压供水和气压给水转换时机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二次供水领域,变频调速恒压供水方式普遍应用于微机控制变频调速给水设备及各种管网叠压供水设备中,但上述设备在小流量运行时存在不节能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在供水系统中设置气压水罐及气压给水泵,组成变频调速恒压供水与气压给水联合供水系统。该系统变频调速恒压供水与气压给水的切换时机,主要依靠经验来确定,对切换时机的选取缺少科学的方法,导致变频调速供水主泵供给小流量水量,工况点偏离高效区,变频调速供水主泵机组效率大幅下降,造成大量的能量浪费。此外,对于不同型号的变频调速供水主泵来说,水泵的运行参数各不相同,水泵的启停切换点应是不同的。因此,只采用经验的方法控制变频调速供水主泵的启停不能带来明显的节能降耗效果,也不适于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联合供水系统恒压供水和气压给水转换时机的确定方法,采用该方法能够降低供水系统的运行能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联合供水系统恒压供水和气压给水转换时机的确定方法,该联合供水系统包括恒压供水部分和气压给水部分,所述恒压供水部分包括最后关闭的一台供水主泵和最先启动的一台供水主泵,所述气压给水部分包括气压给水泵,该确定方法包括恒压供水转入气压给水转换时机的确定方法和气压给水转入恒压供水转换时机的确定方法;所述恒压供水转入气压给水转换时机的确定方法:绘制所述最后关闭的一台供水主泵的水泵装置特性曲线图,在该图中标出所述供水系统的恒压线,做所述最后关闭的一台供水主泵在额定转速运行时高效区左端点处的相似工况抛物线,该抛物线与所述供水系统的恒压线交于一点,该点即为所述最后关闭的一台供水主泵的停泵点,所对应的流量即为所述最后关闭的一台供水主泵的停泵流量;所述联合供水系统在恒压供水模式下,当所述联合供水系统的供水量达到停泵流量时,关闭最后一台供水主泵,转入气压给水模式;所述气压给水转入恒压供水转换时机的确定方法:在所述最后关闭的一台供水主泵的水泵装置特性曲线图中,做所述最后关闭的一台供水主泵停泵流量的恒流量线,该恒流量线与管路特性曲线交于一点,该点即为所述最先启动的一台供水主泵的启泵点,所对应的压力值即为所述最先启动的一台供水主泵的启泵压力值,所述联合供水系统在气压给水模式下,当所述联合供水系统的供水压力达到供水主泵启泵点的压力值时,启动一台供水主泵,转入恒压供水模式。
在所述最后关闭的一台供水主泵的水泵装置特性曲线图中绘制所述气压给水泵的水泵特性曲线,所述最先启动的一台供水主泵的启泵点位于所述气压给水泵的水泵特性曲线高效区的下部。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利用叶片式水泵的相似理论和恒压给水理论,科学地确定了最后关闭的一台供水主泵的高效区范围,在保证正常给水的前提下,本着确保供水主泵在高效区内运行的原则,确定最后关闭的一台供水主泵的停泵流量和最先启动的一台供水主泵的启泵压力,保证联合供水系统的供水主泵始终在高效区范围内运行,不仅可以降低联合供水系统的运行能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达到节能的目的。并且通过选用水泵特性曲线高效区下半部分过启泵点的气压给水泵,能够进一步缩小联合供水系统的规模,降低建设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联合供水系统模型示意图;
图2为确定图1所示联合供水系统供水主泵停、启泵参数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供水系统选用三台型号相同的离心泵,并配有变频调速器组成变频调速恒压供水部分,其中一台离心泵9为备用泵,另外两台离心泵8、10为供水主泵,供水系统配备有气压给水泵7和气压水罐6组成的气压给水部分,是一种变频调速恒压供水与气压给水联合供水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未经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75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虎克铰反用式二维转台
- 下一篇:一种制备龟裂链霉菌孢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