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集光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7212.X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4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梁肇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央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19/00 | 分类号: | G02B19/00;G02B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蓉民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集光器 | ||
1.一种太阳能集光器,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以及一第二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光器包括:
一第一光导引模块,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一反射面及一第一转接反射面,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一转接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一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二侧;以及
一第二光导引模块,具有一第二表面、一第二反射面及一第二转接反射面,所述第二表面及所述第二转接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二侧,
其中光线通过所述第一光导引模块的所述第一表面入射后,经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并于所述第一光导引模块内传递,再被所述第一转接反射面反射至所述第二光导引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离开光线的延伸汇聚点与所述第一转接反射面的离开光线的延伸汇聚点实质上共点,且所述第二表面的离开光线的延伸汇聚点与所述第一转接反射面的离开光线的延伸汇聚点之间的可容许误差距离为d,所述第二表面的离开光线的延伸汇聚点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一转接反射面的离开光线的延伸汇聚点与所述第一转接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为L2,其中满足以下不等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导引模块与所述第二光导引模块并排设置,或所述第一光导引模块及所述第二光导引模块呈一同心圆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集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导引模块及所述第二光导引模块并排设置的方向实质上与光线被导引的主要方向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光器,其特征在于,经所述第一转接反射面反射的光线射至所述第二光导引模块的所述第二反射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光器,其特征在于,光线经所述第一转接反射面反射后形成平行光,且与光线穿过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后的方向实质上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及/或所述第二表面为一平面、一凸面、一凹面、或一楔型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及/或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第一转接反射面及/或所述第二转接反射面分别为非球面、或自由光学曲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光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容置模块,与所述第一光导引模块或与所述第二光导引模块连结,所述容置模块具有一容置部,以容置一光电转换组件或一热能传递媒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集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位于所述第一侧、或所述第二侧、或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导引模块及所述第二光导引模块具有一导引本体,所述第一侧及所述第二侧位于所述导引本体的相对两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光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相对设置的一第一透镜及一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包括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及所述第一转接反射面及所述第二转接反射面,所述第二透镜包括所述第二侧及所述第一反射面及所述第二反射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光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光线汇聚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导引模块及所述第二光导引模块的所述第一侧,光线经所述光线汇聚组件聚集至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且所述光线汇聚组件调整通过的光线,以维持所述第二表面的像点与所述第一转接反射面的像点实质上共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央大学,未经中央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721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柱矢量光束的受激发射损耗显微成像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移动式打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