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密封垫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5978.4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4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赵艳涛;李康;戴永蓥;朱国兵;刘培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00 | 分类号: | F02F1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排气 系统 密封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密封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排气系统密封垫。
背景技术
随着新技术在发动机上的普遍应用,以及环保噪声法规的不断严格,由密封性能差而带来的气流噪声和环保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有的发动机排气系统法兰密封垫一般采用三层结构,见附图3,其上层7、下层9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中间层8可以采用石墨、云母等材料。这种结构不仅制造复杂,工序多,而且不能保证密封垫密封面有足够的精度,还存在中间层8烧蚀的问题。而中间层8烧蚀后,上层7和下层9会贴合,导致密封结构10与平面连接法兰面之间脱离,产生间隙,失去密封作用,进而带来密封垫漏气、漏气噪声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结构的法兰盘密封垫,它结构简单,工艺性好,可以有效防止法兰连接处漏气,解决漏气带来的噪声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密封垫,其由密封圈和密封板组成。所述密封圈的内圈大小与排气管的尺寸相匹配,密封圈的上、下密封面做成平面。所述密封板套在密封圈的外圈上,密封板的上下表面有至少两圈密封凸环。
所述密封圈采用延展性和嵌入性良好的不锈钢制成;所述密封板采用单层弹性金属材料一次冲压成型。
本密封垫与平面连接法兰装配后,在装配预紧力的作用下,密封圈上密封面和下密封面与平面连接法兰面紧密接触,形成第一重密封结构;而密封板上凸起的密封结构在预紧力作用下发生微变形,使密封板的密封结构和平面连接法兰面紧密贴合,极大提高了密封效果。因此在双重密封作用下,密封垫可以解决漏气问题以及漏气带来的噪声问题。而密封垫采用不采用石墨、云母等材料的夹层,也解决了该材料烧蚀而导致的密封垫漏气、漏气噪声问题。
可见本发明与常用密封垫相比,结构简单,工艺性好,可以有效防止法兰连接处漏气。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剖面示意图;
图3为现有密封垫结构。
如图所示,1、密封圈,2、密封板,3、4、5、6安装孔,1-1、上侧面,1-2、内侧面,1-3、外侧面,1-4、下侧面,2-1、内板,2-2、第一密封弧形面,2-3、第二密封弧形面,2-4、第三密封弧形面,2-5、外板,7、上层,8、中间层,9、下层,10、密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中密封垫主要由密封圈1和密封板2组成。
密封圈1采用延展性和嵌入性良好的不锈钢制成。在密封圈1中心部位,即密封圈的内圈1-2是一个与排气管尺寸相匹配的孔,而且内圈1-2是侧面为外凸弧形面,利于气体流动。为了能够使密封圈的上密封面1-1、下密封面1-4装配后能够有效的与法兰面接触,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将上密封面1-1、下密封面1-4做成表面精度要求很高的平面。在密封圈的外圈1-3中间部位,做出了一圈内凹槽,用于与密封板2装配。
密封板2套在密封圈1外,其上下表面冲压形成有截面为波纹状的、上下凸起的共三圈密封凸环,凸环的顶面为弧形面,分别成为第一密封凸环2-2,第二密封凸环2-3,第三密封凸环2-4,当然凸环的个数也不限于三个,更多的凸环可以确保形成更充分的压缩密封。而留在密封板2内侧和外侧的分别是平面的内板2-1和外板2-5。内板2-1嵌入密封圈1外圈的内凹槽中,与密封圈进行装配。外板2-5上预留四个用于安装的孔。密封板2采用单层弹性金属材料一次冲压成型,因此不存在石墨、云母等的烧蚀问题。
密封垫与平面连接法兰装配后,在装配预紧力的作用下:密封圈1的上密封面1-1、下密封面1-4与平面连接法兰面紧密接触,形成第一重密封结构。密封板2的弧形密封凸环在预紧力作用下发生微变形,使第一密封凸环2-2,第二密封凸环2-3,第三密封凸环2-4和平面连接法兰面紧密贴合,形成第二重密封结构,极大地提高了密封效果。在双重密封结构作用下,密封垫可以解决漏气问题以及漏气带来的噪声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59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计量控制器
- 下一篇:知晓对象的视频编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