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炼钢转炉的顶吹氧系统及系统残留物清除和氧气导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5648.5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0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钟正邦;严伟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英特泵阀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32 | 分类号: | C21C5/32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吴静安 |
地址: | 22462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炼钢 转炉 顶吹 系统 残留物 清除 氧气 导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型涉及炼钢转炉设备,尤其涉及炼钢转炉的顶吹氧系统及系统残留物清除和氧气导入方法。
背景技术
顶吹转炉炼钢以其冶炼时间短、冶炼钢种多而得到较广泛地应用。但现有的炼钢转炉的顶吹氧(氮)气控制系统的设置安装主要是由第三方在现场根据用户设计要求进行设备购置、组装和调试的,由此产生这样的缺陷:1)第三方只是将所需的设备进行简单的搭接,设备间的适配性差,系统中各阀配置不尽合理,自动化程度低;2)系统中所需设备的制造厂商众多,因而产品性能各异,质量标准不同,在将这些设备组装到一起时,就会产生一些列问题:首先安装精度很难保证,例如连接不同设备的管系同心度及平面度就难以达到设计要求,从而导致设备振动噪音上升,而设备一直处于振动状况下,其系统中各节点的紧固和密封就难以保证,将导致气体泄漏,管内气体压力难以保证,最终致使系统工作效率低或不能正常工作;2)由于气体控制系统是典型的易燃易爆管网,所以要求设备及管道中无残留物(如焊渣)、无易燃物(管网需脱脂)、无静电产生,而设备在现场组装焊接,受条件限制,很难保证组装质量和防范不确定并不安全的因素,这给生产埋下很大的不安全隐患;3)多个制造商的产品使验收达标率下降,从而造成成本显著上升;4)施工中,各制造商推诿扯皮严重,从而影响整个项目如期竣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高安装精度、便于自动控制、安全性能高且集成度高的一种炼钢转炉顶吹氧的气体控制系统,其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所述吹氧系统,包括至少一条氧气管路和至少一条氮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氧气管路包括由管道依次连接的主管阀门、第一过滤器、第一快速切断阀、压力调节阀组、一组流量调节阀组或二组及二组以上并接的流量调节阀组、一组止回阀组或二组或二组以上并接的止回阀组,使得氧气管路具有一个输入端或二个或二个以上输出端;每一所述氮气管路包括由管道依次连接的主管阀门、第二过滤器、第二快速切断阀、第一旁通压力调节阀组、远传压力表、第二旁通压力调节阀组、手动放散阀、一组快速切断阀组或二组或二组以上并接的快速切断阀组,使得氮气管路具有一个输入端或二个或二个以上输出端。
所述吹氧系统进一步的设计在于,所述压力调节阀组是由管道依次连接第一压力调节阀和第一远传信号压力表而形成。
所述吹氧系统进一步的设计在于,所述流量调节阀组是由管道依次连接第二截止阀、第一流量表、流量调节阀、第三截止阀而形成。
所述吹氧系统进一步的设计在于,所述止回阀组是由管道依次连接第四截止阀、第三快速切断阀、第二远传信号压力表和止回阀而形成。
所述吹氧系统进一步的设计在于,所述旁通压力调节阀组是由管道依次连接第五截止阀、第二压力调节阀和第六截止阀形成的支路与并接于该支路两端的第七截止阀组成。
所述吹氧系统进一步的设计在于,所述快速切断阀组是由管道依次连接第四快速切断阀和第七截止阀而形成。
对所述顶吹氧系统中残留物清除及氧气导入方法是,采用一端连接于氮气管路的一吹扫管路,该吹扫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氧气管路的输入端部分,并在氧气管路的所述输出端设置靶标,所述吹扫管路包括管道和设置在该管道上的阀,清除氧气管路上残留物时,使氮气管路上的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4~1.6倍,打开吹扫管路上的截止阀,利用氮气管路上具有一定压力的氮气若干次吹扫氧气管路,每次15~25分钟,直到系统输出端设置的靶标无污迹,停止吹扫,闭合氧气管路上的所述输出端和吹扫管路上的截止阀,使所述系统封闭,氧气管路内充满1.4~1.6倍工作压力的氮气,并保压1~2天;吹氧系统工作时,关闭吹扫管路上的阀或拆掉所述吹扫管路,并打开氧气源,氧气通过氮气平衡导入氧气管路。
对所述残留物清除及氧气导入方法进一步的设计在于,所述吹扫管路一端通过三通连接在所述氧气管路上的第一过滤器与第一快速切断阀之间的管道上,一端通过三通连接在氮气管路上的第二过滤器与第二快速切断阀之间的管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英特泵阀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英特泵阀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56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