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卷取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3786.X | 申请日: | 201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20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梅冈利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5H49/04 | 分类号: | B65H49/04;B65H67/0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 代理人: | 夏斌,陈萍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取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取单元,从装载在输送托盘上输送来的供纱管退绕纱线而形成卷装。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纱线卷取装置,在从供纱管退绕纱线的同时,将退绕的纱线卷绕到卷取管上而形成卷装。这种纱线卷取装置例如记载在日本特开2009-286608号公报中。
日本特开2009-286608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具备对从供纱管的纱线退绕进行辅助的退绕辅助装置的构成。该退绕辅助装置具备配置在供纱管上方的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用于通过与在供纱管的上部形成的气圈接触而对该气圈赋予适当的张力,由此对从该供纱管的纱线退绕进行辅助。
另外,日本特开2009-286608号公报所记载的自动络纱机,具备用于对供纱管的锥面部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并且,其构成为与锥面部的下降相联动而使限制部件下降。由此,即使随着从供纱管退绕纱线而形成气圈的位置变化,也能够使限制部件跟踪,因此能够对该气圈赋予适当的张力。
另外,日本特开2009-286608号公报所记载的自动络纱机构成为,沿着适宜的托盘输送路来输送安装了供纱管的托盘。通过该构成,能够向筒管设置部供给供纱管。
为了通过退绕辅助装置对气圈赋予适当的张力,优选供纱管与限制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始终恒定。因此,以往,如日本特开2009-286608号公报那样,在将供纱管装载在托盘上进行输送的构成中,构成为将装载了要退绕的供纱管的托盘定位到规定的位置(限制部件正下方的位置)。
但是,在自动络纱机中,对应于纱线种类而供给各种形状、内径的供纱管,因此根据供纱管的形状、内径的不同,有时供纱管相对于托盘未被笔直地安装。如此,在供纱管倾斜了的情况下,不能够使限制部件相对于在供纱管上方形成的气圈适当地接触,有时纱线的退绕张力变得不稳定而卷装的品质降低。
另外,在日本实开平6-65371号公报中记载有如下构成:在输送托盘的栓的外周,设置了相对于筒管能够以间隙嵌合状态和压接状态进行变形的筒管固定部件。由此,在日本实开平6-65371号公报中,能够通过低价的设备来可靠地使筒管相对于托盘垂直地插立。但是,即使在日本实开平6-65371号公报的构成中,根据供纱管的内径、形状的不同,也会存在通过筒管固定部件不能够适当地固定该供纱管的情况。因此,可以认为,在对应于纱线种类而供给各种形状、内径的供纱管的环境下,通过日本实开平6-65371号公报的构成,有时也不能够可靠地进行调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构成:在托盘输送式的纱线卷取装置中,能够与供纱管相对于该托盘的安装状态无关地从该供纱管适当地退绕纱线。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下面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和其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观点,提供对从载放在输送托盘上的供纱管退绕的纱线进行卷绕而形成卷装的卷取单元的以下构成。即,该卷取单元具备托盘保持部、筒管检测部和托盘位置调整机构。上述托盘保持部保持上述输送托盘。上述筒管检测部对载放在上述输送托盘上的供纱管的位置进行检测。上述托盘位置调整机构根据上述筒管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操作上述托盘保持部,而对上述托盘保持部所保持的上述输送托盘的位置进行调整。
通过如此地对输送托盘的位置进行调整,由此在托盘输送型的卷取单元中能够进行供纱管的对位。由此,纱线从供纱管的退绕张力稳定,能够进行高速退绕。
上述卷取单元优选如下地构成。即,上述托盘位置调整机构具备:驱动部,驱动上述托盘保持部;以及控制部,根据上述筒管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上述驱动部而操作上述托盘保持部,以使上述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位置与预先设定的目标位置对准。
通过该构成,能够将供纱管对位到规定的位置上。因此,能够适当地退绕该供纱管的纱线。
在上述卷取单元中,优选上述筒管检测部对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进行检测。
即,通过根据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的检测结果来调整输送托盘的位置,能够使上述退绕侧端部相对于目标位置正确地对准。
上述卷取单元优选如下地构成。即,该卷取单元具备对从上述供纱管的纱线退绕进行辅助的退绕辅助装置。上述退绕辅助装置具备与在从上述供纱管退绕纱线时产生的气圈进行接触的限制部件。以上述限制部件的退绕中心为基准来决定上述目标位置。
如此,通过将供纱管的退绕侧端部相对于限制部件进行对位,能够形成最佳的气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村田机械株式会社,未经村田机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37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