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电极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3771.3 | 申请日: | 201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4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高利珍;王孝;张卫珂;梁翼红;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迪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9/058 | 分类号: | H01G9/058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06 山西省太***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电极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复合电极材料。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型电容器,又叫做双电层电容器、法拉电容,在储能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是一种绿色能源。超级电容器的容量产生是靠离子导电形成的双电荷层实现的,在很小的体积下达到法拉级的容量。与电池相比,无须特别的充电电路和控制放电电路,过充、过放都不对其寿命构成负面影响,充放电次数可达50万次,内阻较小,功率密度是锂离子电池的数十倍以上,可以大电流放电。且超级电容器在其额定电压范围内可以被充电至任意电位,且可以完全放电(放电至0V);而电池则受自身化学反应限制工作在较窄的电压范围(U~1/2U),如果过放可能造成永久性破坏。超级电容器产品虽然问世不久,但由于它具有特殊的优点,在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混合燃料汽车和特殊载重车辆)、电力、铁路、通信、国防、消费性电子产品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市场潜力,因而被世界各国所广泛关注,其前景是非常广阔。
超级电容器最关键的技术就是电极材料,电极材料的优劣直接决定超级电容器的性能。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要求大表面积(面积越大,其电容量越大)、导电性好。目前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的原料大多采用经过改性的多孔炭材料,常见的多孔炭材料有活性炭、碳纳米管、石墨烯。但是活性炭虽然表面积大,孔体积也大,但2nm以下的空隙几乎对超级电容器没有贡献,导电性较差;碳纳米管导电性好,孔径大多都大于2nm,按道理来说,应该是很好的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但碳纳米管的长径比太大,电解液难以进入管中;石墨烯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导电性也很好,但在溶液中容易团聚。为防止石墨烯团聚,若有部分碳纳米管混合阻隔,并造成二级孔径,会大大提高电容量,也能增强机械强度。目前,碳纳米管/石墨烯的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只是采用单纯的机械混合,然后将碳纳米管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加入导电胶压到金属表面,但是此电极材料存在诸多缺陷:一、单纯的机械混合不会将碳纳米管与石墨烯混合的很均匀;二、混合物压到金属表面时,碳纳米管与石墨烯易抱团,压入不均匀,效果很差;三、由于导电胶的加入,电极的单位重量比电容减小;四、电解液易腐蚀金属。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复合电极材料。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复合电极材料,所述的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为:(1)不锈钢片的表面处理:去除不锈钢片表面的钝化膜;(2)气相沉积法制备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将步骤(1)处理后的不锈钢片置于石英管内,然后将石英管置于管式炉内,保护气体氛围下炉内加热至600~800℃,然后以10~80ml/min的流速向管式炉内通入还原性气体,保温(保持炉内温度为600~800℃)且还原性气体还原1~5h;调节管式炉内的温度为600~1000℃,然后以10~100ml/min的流速向管式炉内通入碳源气体,保温(保持炉内温度为600~1000℃)且通入碳源气体的时间为2~20h,随后在保护气体氛围下冷却至室温,得到包覆有黑色纳米碳层的不锈钢片——复合电极材料,所述的黑色纳米碳层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的复合材料。所述的不锈钢片为含有铬(Cr)、镍(Ni)、铁(Fe)等合金元素的不锈钢。本发明所述的保护气体、还原性气体、碳源气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所述的步骤(1)去除不锈钢片表面的钝化膜有很多公知的方法,最典型的常见的方法为溶液化学方法处理,即将裁减好的不锈钢片浸泡于盐酸或硝酸中处理一段时间,随后蒸馏水清洗,烘干。本发明所述的去除不锈钢片表面的钝化膜另一种方法为:将剪裁好的不锈钢片置于管式炉内,保护气体氛围下炉内加热至400~800℃,然后保护气体作为载体以20~100ml/min的流速将水蒸汽鼓泡带入管式炉内,带入水蒸汽的时间为0.5~1h,随后在保护气体氛围下冷却至室温。所述的水蒸汽鼓泡带入指鼓泡器放入达到沸点的水中,保护气体通入鼓泡器,带出沸水中的水蒸汽。由于载体(保护气体)的流速决定了水蒸汽的流量,通过控制保护气体的流速就可控制水蒸汽的流量。此方法较典型的溶液化学方法的好处为:不仅可以有效的去除不锈钢片表面的钝化膜,而且经过上述的方法,不锈钢片表面可生成晶须状的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氧化镍的复合材料,晶须状的复合材料可使不锈钢片的比表面积由0.1m2/g增大到30m2/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迪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迪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37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