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盐碱地种植甜高粱出苗质量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62615.5 申请日: 2012-05-23
公开(公告)号: CN102668847A 公开(公告)日: 2012-09-19
发明(设计)人: 贾春林;管延安;盛亦兵;赵逢涛;王国良;张华文;吴波;杨秋玲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
代理公司: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代理人: 许德山
地址: 250100 山东***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提高 盐碱地 种植 高粱 出苗 质量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种植能源作物甜高粱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盐碱地种植甜高粱出苗质量的方法,属于生态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甜高粱是一种重要的绿色能源作物,是我国北方发展生物质能源的主要作物之一,其茎秆含糖量可达15%-20%,有“高能作物”之称,用途极为广泛,可生产高效率、可再生、无污染的车用燃料乙醇,还可作饲料、糖料、造纸原料等。以甜高粱为能源作物发展生物质能源对缓解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人多地少,甜高粱作为能源作物在盐碱地上种植,符合“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山东省有近300万亩的盐碱地未被开发利用。近年来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能源植物逐渐被重视,能源甜高粱种植成为该区开发的热点。但是在盐碱地种植甜高粱,出苗率低、出苗成活率低、苗黄苗弱的现象直接影响了甜高粱的生物产量,很难大面积推广。研究开发有效提高盐碱地甜高粱出苗质量的栽培方法,会对能源作物产业的促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检索,迄今为止未发现有盐碱地甜高粱栽培方法的技术公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盐碱地种植甜高粱出苗质量的方法。 

术语解释: 

土杂肥:以杂草、垃圾、灰土等所沤制的肥料。农业生产常用肥。 

放苗:当苗长至2-3叶时将地膜挑破成口,露出小苗,地膜挑破口称为放苗孔。 

甜高粱出苗期:第一片真叶展开的时期,这时苗高一般1-2cm。 

甜高粱苗期:是指从甜高粱播种期至拔节期经历的天数,包括种子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至拔节等过程。 

中耕:即作物生长过程中进行松土耕作,达到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发育和消除杂草的作用。 

一播全苗:指一次性播种出苗率达到90%以上。 

盐碱地盐碱度:全盐含量低于0.2wt%的为低盐碱地,高于0.4wt%的为重盐碱地,全盐含量在0.2-0.4wt%的为中度盐碱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盐碱地甜高粱出苗质量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a、整地 

于3月中旬,大水漫灌盐碱地1次,每亩灌溉量60-100m3,晾晒后使地表干至能进入时,每亩地施用土杂肥1000kg-1500kg或复合肥50-55kg,然后旋耕1-2遍,使土肥混合,耙压保墒,地面平整。 

b、种子处理 

甜高粱播种前,用杀菌剂、杀虫剂进行混合拌种处理,拌种时,先拌入杀虫剂,堆闷3-6小时后再拌入杀菌剂,拌种处理完毕立即播种。 

c、播种 

播种时间:根据漫灌后墒情情况,选择5月上、中旬播种;播种量为1.0-2.0kg/亩; 

播深与行距:播种深度3-5cm,行距60-70cm。 

播种方法:采用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覆土、镇压工序的播种方式;播后采用地膜进行覆盖。 

d、苗期田间管理 

放苗:当苗长至2-3叶时开始放苗,即将地膜挑破露出小苗。选择阴天全天放苗,晴天早、晚放苗,避免中午放苗导致损失土壤水分。 

封孔:根据膜下土壤墒情适时封堵放苗孔,用田间土壤封堵地膜挑破口。 

定苗补苗:甜高粱出苗后要及时间苗、定苗,去弱留壮;在3-4叶期间苗,5-6叶期定苗,并及时查苗补苗。补苗时应将苗带土移栽至缺苗处,并浇水。 

中耕除草:在行间露地部分人工或小型机械锄地。既除杂草,又防止土壤板结。 

当苗长至10叶后出苗期结束。保苗率可提高到90%以上。 

未详细说明的田间管理均按现有技术。 

根据本发明,上述方法中各步骤优选的条件如下: 

步骤a中大水漫灌盐碱地时,中低盐碱地每亩灌溉量60-80m3,重盐碱地每亩灌溉量达到80-100m3。全盐含量低于0.4wt%的为中低盐碱地,高于0.4wt%的为重盐碱地。 

步骤a中,所述的复合肥为市购产品,其中优选质量百分比为N含量15%、P2O5含量15%、K2O含量15%的复合肥,即15-15-15复合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26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