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均质密实的竹重组材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1269.9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2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杰;叶绍臻;胡泽平;林海清;熊曼莉;陈林碧;赖玉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永林竹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N3/08 | 分类号: | B27N3/08;B32B37/12;B32B38/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601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实 重组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竹重组材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竹重竹材工艺流程为,竹片切削成定规格长方形状后进行碾压、干燥、浸胶、二次干燥、模压机上多层次铺料、压制成型、截边后形成竹重组材。碾压时将竹片放在碾压机辊子上碾压成松散而交错相连、纵向保持原有纤维排列方向的竹纤维束条,经浸胶二次干燥的竹纤维束在模具上进行铺装,竹纤维束条的两端经整平后进行压制。
多层次铺料是在模压机模具上,由操作工手工将一束束竹纤维束铺在模具上,由于人工操作铺装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局部铺材太多或太少是常有的现象。竹纤维束首尾相接也存在接头过密过疏的现象。铺设可以是全单向纤维束自然方向,也可以是一层纵向、一层横向相间,因而也存在层与层之间厚薄度差异大的现象。热压后重组材内部结构的密实度就存在不均匀性,形成力学性能的各异性差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均质密实的竹重组材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方案是:包括竹片切削成定规格长方形状后进行碾压、干燥、浸胶、二次干燥、模压机上多层次铺料、压制成型、截边后形成竹重组材,其特征在于:二次干燥工序与模压机上多层次铺料工序之间插入竹纤维束缝席工序,缝席工序是在专用缝制设备上将竹纤维束横向送入专用缝制设备中,横向间隔用3-6条缝制线缝制成长条平面状竹纤维束席帘。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缝制后的竹纤维束席帘基本上等厚,而且纵向均布。铺设时不但铺设方便,而且铺设均匀。热压后成品内部密实度均质。
附图说明:
图1为专用缝制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竹片切削成定规格长方形状后进行碾压、干燥、浸胶、二次干燥、模压机上多层次铺料、压制成型、截边后形成竹重组材,其特征在于:二次干燥工序与模压机上多层次铺料工序之间插入竹纤维束缝席工序,缝席工序是在专用缝制设备上将竹纤维束横向送入专用缝制设备中,横向间隔用3-6条缝制线缝制成长条平面状竹纤维束席帘。
专用缝制设备是将现有技术的缝纫机4结构形式不变,零部件尺寸相应放大,将3-6部放大后的缝纫机4横向间隔并排组合成竹纤维束缝制设备。缝制线由细棉线改成粗棉线或尼龙线。在缝制送布牙下方向的工作平台5两侧各安装一台带式输送机1,在带式输送机1与工作平台5对接处安装一块过渡板3,使竹纤维束由带式输送机1端部平面过渡运行进入工作平台5,在送料端的带式输送机1端部上方固定一块斜刮板2,使进入工作平台5的纤维束基本等厚送入。纤维束进入工作平台5后,送布牙自动压住纤维束,将其边向前移送边缝线进行缝合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永林竹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永林竹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12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戒指打花机
- 下一篇:一种薄样掠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