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次性成型隔音板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9388.0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0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任国军;李贵;白东旭;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翔宇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52 | 分类号: | B29C70/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08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成型 隔音板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次性成型隔音板生产线,属于隔音板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噪声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噪音污染早已成为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国外早已有“噪音病”一词。科学研究表明,噪音会损害健康,人长时间工作、生活在噪声大的环境中,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大,严重者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噪音病重点在预防,控制产生噪音病的源头,防微杜渐。
隔音板由整体壳层和夹芯层两部分组成,夹芯层被密封于壳体内,并充满内部,传统工艺生产隔音板需要两条拉挤生产线,一条拉挤线生产夹芯板板底部,而另一条生产线生产夹芯板盖子。夹芯板底部和盖子经打孔,拉铆钉组合在一起,然后装填夹芯材料,再封闭连个端口,这几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来完成。因夹芯板材为硅酸铝纤维棉,手工操作装填夹芯板材、封闭端口,这样的生产形式不仅效率低,产量少,生产成本较大,经济效益难以提高,同时因夹芯板材是由底部和盖子组装在一起的,强度相对低,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并且强度高的一次性成型隔音板生产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次性成型隔音板生产线,其包括原料放置装置、浸胶装置、成型装置、牵引装置和切割装置;原料放置装置、浸胶装置、成型装置、牵引装置和切割装置依次安装在一起,原料放置装置和成型装置之间安装有导向输送装置。
所述的成型装置包括预成型模具和成型模具,预成型模具、成型模具依次安装在一起。
所述的原料放置装置包括硅酸铝纤维棉架、第一玻纤毡架、第二玻纤毡架、第一玻纤纱架、第二玻纤纱架。
所述的浸胶装置包括第一孔板、第二孔板、第一浸胶槽和第二浸胶槽,第一孔板和第一浸胶槽依次安装在一起,并位于导向输送装置的上方,第二孔板和第二浸胶槽依次安装在一起并位于导向输送装置的下方。
所述的牵引装置包括第一牵引装置和第二牵引装置,并依次安装在一起。
所述的导向输送装置为导向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将隔音板一次性拉挤成型,大大提高了隔音板强度,并且不需要人工进行填芯,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原料放置装置、2为浸胶装置、3为成型装置、4为牵引装置、5为切割装置、6为导向输送装置、7为预成型模具、8为成型模具、9为硅酸铝纤维棉架、10为第一玻纤毡架、11为第二玻纤毡架、12为第一玻纤纱架、13为第二玻纤纱架、14为第一孔板、15为第二孔板、16为第一浸胶槽、17为第二浸胶槽、18为第一牵引装置、19为第二牵引装置、20为压辊。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次性成型隔音板生产线,其包括原料放置装置1、浸胶装置2、成型装置3、牵引装置4和切割装置5;原料放置装置1、浸胶装置2、成型装置3、牵引装置4和切割装置5依次安装在一起,原料放置装置1和成型装置3之间安装有导向输送装置6。
所述的成型装置3包括预成型模具7和成型模具8,预成型模具7、成型模具8依次安装在一起。
所述的原料放置装置1包括硅酸铝纤维棉架9、第一玻纤毡架10、第二玻纤毡架11、第一玻纤纱架12、第二玻纤纱架13,第一玻纤毡架10位于第一玻纤纱架12上方,第二玻纤毡架11位第二玻纤纱架13的下方,硅酸铝纤维棉架9位于第一玻纤纱架12与第二玻纤纱架13之间,这样放置可以使玻纤纱均匀的平铺在玻纤毡上的同时顺利的进入到预成型模具7和成型模具8。
所述的浸胶装置2包括第一孔板14、第二孔板15、第一浸胶槽16和第二浸胶槽17,第一孔板14和第一浸胶槽16依次安装在一起,并位于导向输送装置6的上方,第二孔板15和第二浸胶槽17依次安装在一起并位于导向输送装置6的下方。
所述的牵引装置4包括第一牵引装置18和第二牵引装置19,并依次安装在一起。
所述的导向输送装置6为导向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翔宇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山西翔宇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93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