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镜头一次拍摄立体影像的成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58875.5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5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林璧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璧光 |
主分类号: | G03B35/10 | 分类号: | G03B35/10;G02B7/182 |
代理公司: | 汕头新星专利事务所 44219 | 代理人: | 林希南 |
地址: | 515829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镜头 一次 拍摄 立体 影像 成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影摄像设备的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用单镜头一次拍摄立体影像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立体电影、立体照片等立体影像,可以使平面图像给人更具有立体感和逼真感,是人们追求更好更完美的图像视觉效果的形式之一。目前拍摄立体影像的方式有多种:一是采用两台摄像装置或一台双镜头摄像装置,象人的两个眼睛看物一样进行同时拍摄成像,这种方式属于专业性拍摄,操作复杂,图像拍摄后还要通过电脑合成,制作成本较高,并不适用于普通消费者。二是采用一台单镜头摄像机作准确移位的二次拍摄,然后对二次成像进行合成,这种方式一般也属于专业性拍摄,且只能拍摄静物,操作复杂,图像拍摄后也要通过电脑合成,制作成本较高,也不适用于普通消费者。三是单镜头一次拍摄法,有如中国专利第200920177023.4号的“利用普通相机拍摄立体相片的辅助装置”,结构由一个安装在普通相机镜头上紧固部件的支撑架和安装在支撑架上的四个平面反射镜构成,其中第一平面反射镜和第二平面反射镜的一边相连,它们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夹角的角平分线与普通相机镜头的中轴线相对正,第三平面反射镜安装在靠近第一平面反射镜一侧、并且第三平面反射镜和第一平面反射镜的镜面相对,第四平面反射镜安装在靠近第二平面反射镜一侧、并且第四平面反射镜和第二平面反射镜的镜面相对,让两侧的图像信息通过四个平面反射镜的反射同时进入普通相机镜头中,一次拍摄出由一个画面并列二个有差别影像的照片,戴上老花眼镜之类的特殊眼镜,可以通过人眼将画面上的并列双影像合成一个视觉上的立体影像,但是这样一来,真正的立体视觉画面宽度就只有习惯上正常的平面影像宽度的一半,造成视觉效果不佳或不习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采用单镜头一次拍摄立体影像的成像装置拍摄出的立体影像存在真正的立体视觉画面宽度只有习惯上正常的平面影像宽度一半,造成视觉效果不佳或不习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另一种结构的单镜头一次拍摄立体影像的成像装置,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镜头一次拍摄立体影像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个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上的一片半透半反镜、一片反射镜、一片绿色的滤色片和一片红色的滤色片,其中壳体的前侧有敞开口、其后侧有一供摄像装置拍摄用的拍摄视窗,半反半透镜斜置安装在壳体内的拍摄视窗前方,反射镜斜置安装在壳体内与半反半透镜相错开的位置上,反射镜的反射面对着半反半透镜的后侧镜面,一片滤色片设置在敞开口上的对着半反半透镜的前侧镜面的相对区域上、另一片滤色片设置在敞开口上的对着反射镜的反射面的相对区域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半反半透镜,也可称为半透半反镜、半反射式镜、透反镜、半反镜等,是由全透镜上镀覆半反射膜而构成,半反半透镜能反射一部分入射光能量并透射另一部分光能量。
上述技术方案的半透半反镜或反射镜均可以是平面镜片。
上述技术方案的壳体在拍摄视窗外侧上可以设有与摄像装置相固定的固定安装部位,如一个螺纹连接口、卡紧口、磁吸紧口或粘紧口等。
上述技术方案的壳体外侧上可以设有与摄像装置相固定的固定安装部位,如一个连接摄像装置热靴插座的热靴插脚、一个连接摄像装置三脚架固定螺孔的延伸部位及其上面的手旋螺钉或连接手机套件的延伸部位及其上面的螺钉头等。
上述技术方案的摄像装置可以是摄像机、照相机、摄像手机等。
上述技术方案的半透半反镜或反射镜相对于摄像装置的镜头轴线的斜置角度可以取45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滤色片可以是片材,也可以是薄膜。
上述技术方案的反射镜可以是斜置角度可调的反射镜,具体结构可以是反射镜一端与壳体内侧铰接、另一端铰接有一带有螺纹的推拉杆,壳体壁上转动配合有一手旋螺母,推拉杆与手旋螺母进行螺纹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璧光,未经林璧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88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