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赤鲈饲料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58116.9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5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高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雷 |
主分类号: | A23K1/10 | 分类号: | A23K1/10;A23K1/16;A23K1/18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3100 安徽省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饲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饲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赤鲈饲料。
背景技术
鲈又名河鲈,俗称五道黑。因其体侧有5条较宽的横跨体背的斑带而得名。赤鲈广泛分布于欧洲及亚洲北部冷温带,在我国仅产于新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流域。在俄罗斯为非常重要的捕捞对象,也是重要的游钓鱼类。河鲈有广盐性和广温性特点,繁殖力强,种群数量增加很快。我国新疆北部天然产量很大。此鱼肉质肥美,为当地有名的上等食用鱼类之一。 近年来,由于当地引进池沼公鱼,赤鲈鱼的鱼卵被池沼公鱼大量的食用,赤鲈鱼的产量大大下降,湖泊都已经很少了,在额尔齐斯的下游还有一定的分布,因此人工饲养成为必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专为人工喂养赤鲈的饲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赤鲈饲料,用本发明的赤鲈饲料投喂赤鲈,饲料利用率高,赤鲈抗病能力增强,成活率大大提高,同时,提高了赤鲈鱼生长速度,提高了养殖效益,降低了饲养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赤鲈饲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组成,各组分的重量份为:虾粉14-16、国产鱼粉25-30、啤酒酵母粉3-5、大豆磷脂3-5、豆粕10-14、甘蔗渣粉8-12、猪血粉2-3、淫羊藿粉1-2、黄连粉2-3、海带粉4-6、蚯蚓粉5-7、小麦面筋粉5-7、鱿鱼油1-2、乳酸钙0.4-0.6、磷酸二氢钙2-3、黄精粉0.02-0.04。
所述的赤鲈饲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组成,各组分的重量份为:虾粉15、国产鱼粉28、啤酒酵母粉4、大豆磷脂4、豆粕12、甘蔗渣粉10、猪血粉2.5、淫羊藿粉1.5、黄连粉2.5、海带粉5、蚯蚓粉6、小麦面筋粉6、鱿鱼油1.5、乳酸钙0.5、磷酸二氢钙2.5、黄精粉0.03。
所述的赤鲈饲料,其特征在于:每千克赤鲈饲料中还含有蒙脱石1-2g。
制备方法:
将配方原材料称量混合,膨化制粒,冷却即可。
本发明的鱼饲料,投喂量随赤鲈吃食情况进行调整,日投喂量为体重的0.5%-1%,每天投喂2-3次。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赤鲈饲料是一种生态环保绿色鱼饲料。用本发明的赤鲈饲料 喂养鱼,鱼的抗病能力明显增强,成活率可达100%,鱼的生长速度明显增加。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饲养户的经济效益。
下面以对比试验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效果。
一、实验条件和对比实验分组:
实验海水为地下海水,经过沉淀瀑气,在池中持续充气,长流水每天5-6个循环量。实验用水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pH、溶解氧等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水温20度左右,盐度千分之28.3。实验场为工厂化养殖大棚,每个水泥池为(6×8×1)48立方米,共分两组每组3个水泥池。在6个水泥池中,每个水泥池放养平均体重246g、体长10.2cm的赤鲈1000尾,然后分两组进行3个对比平行实验,一组按市售一般饲料投喂,另一组是使用本发明的赤鲈饲料投喂,每天投喂两次。
二、跟踪测量及实验结果:
1、存活率的计算:每天分别记录两组(2×3)平行实验池中的死亡数量,计算结束后得出平均数额。
2、测量鱼的体长:每10天测量一次,在两组(2×3个)平行实验池中,每个鱼池随机抽取5尾(每组15尾),测量鱼的吻端至尾鳍末端的长度,最后求和取平均值。
3、计量鱼的体重:每10天计量一次,在两组(2×3个)平行实验池中,每个鱼池随机抽取5尾(每组15尾),用电子秤计量鱼的体重,最后求和取平均值。
4、跟踪测量时间为30天(2011年8月2日——2011年9月2日)。
5、实验结果以下述表格型式列出如下:
表1 两组平行实验对比存活率的比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雷,未经高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81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