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至轨运算放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7067.7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77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2 |
发明(设计)人: | 钱利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半导体(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3F3/45 | 分类号: | H03F3/45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王兆赓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至轨 运算放大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算放大器。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轨至轨运算放大器。
背景技术
运算放大器是一种常用的电路器件,可用于实现放大、滤波等功能。轨至轨运算放大器是常用的一种运算放大器。
图1示出现有技术的轨至轨运算放大器。
图1所示的轨至轨运算放大器由共源共栅输入级、增益提升模块、作为输出级的共模反馈三个模块组成。共源共栅输入级由PMOS晶体管M101、M102、M109、M110、M115、M116和NMOS晶体管M117、M118、M124-M127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对输入差分信号的放大。增益提升模块由PMOS晶体管M103-M108和NMOS晶体管M129-M134组成,用于实现对运放直流增益的提升。共模反馈模块由PMOS晶体管M111、M112、M119、M120和NMOS晶体管M113、M114、M121、M122组成,用于控制输出共模电压,以提供一定的稳定特性。
P衬N阱的单阱CMOS工艺是目前主流的CMOS工艺技术,是在P型衬底上制造N沟道晶体管,在N阱中制造P沟道晶体管。双阱CMOS工艺是指在低阻N+衬底上再外延一层中高阻N型硅层,然后在外延层中制造N阱和P阱,并分别在N与P阱中制造P沟与N沟晶体管。
图1所示的运算放大器基于双阱CMOS技术工艺,由衬底驱动的NMOS晶体管差分对M126-M127与PMOS晶体管差分对M101-M102构成了运放的共源共栅输入级,其中M126-M127为独立偏置的P阱内NMOS晶体管,M101-M102是独立偏置的N阱内PMOS晶体管。将输入信号分别施加至NMOS/PMOS晶体管差分对的衬底端,通过衬底-源端间的电压调节,实现对漏源电流的控制与轨至轨的输入范围。由于衬底驱动的增益相对较低,因此引入增益提升模块,将M115-M116的源端电压连接至共源极M113-M114的栅端,M117-M118的源端连接至共源级M119-M120的栅端,共源级输出电压分别连接至M115-M118的栅端,构成运放的增益提升级。同时,为保证运放稳定的输出特性,分别将运放的负端输出Vout-与正端输出Vout+连接至共模反馈网络输入端,反馈网络通过对输入级尾电流的控制,实现运放共源输出稳定。
然而,双阱CMOS工艺与现有的标准单阱CMOS工艺技术不兼容,增加额外的阱将提高工艺技术成本。此外,图1所示的运算放大器采用NMOS/PMOS晶体管互补差分对实现了轨至轨的输入,但多个MOS晶体管重叠的输出结构要求消耗更多的漏源电压,阻碍了运放实现轨至轨的输出范围。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通过单阱CMOS工艺实现的轨至轨运算放大器。此外,需要进一步改善现有技术的轨至轨运算放大器的轨至轨输出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面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此外,本发明也可不解决上述任何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根据说明书中的实际解决的问题来确定。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轨至轨运算放大器,包括:输入级,接收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并输出差分信号;差分至单端转换器,将输入级输出的差分信号转换为单端信号;输出级,接收所述单端信号,并实现轨至轨输出,其中,输入级包括:衬底驱动的PMOS管对、第一栅极驱动的PMOS管对、第二栅极驱动的PMOS管对、电流镜,其中,衬底驱动的PMOS管对、第一栅极驱动的PMOS管对和第二栅极驱动的PMOS管对之中的每对PMOS管分别由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驱动。
可选地,衬底驱动的PMOS管对、第一栅极驱动的PMOS管对、第二栅极驱动的PMOS管对中的各个PMOS管通过各自的源极被供电。
可选地,衬底驱动的PMOS管对的漏极连接到第一栅极驱动的PMOS管对的漏极,并作为输入级的差分输出端而输出所述差分信号。
可选地,第二栅极驱动的PMOS管对的漏极连接到电流镜的输入端,衬底驱动的PMOS管对的源极连接到电流镜的输出端。
可选地,衬底驱动的PMOS管对包括第一PMOS管和第二PMOS管,第一栅极驱动的PMOS管对包括第三PMOS管和第四PMOS管,第二栅极驱动的PMOS管对包括第五PMOS管和第六PMOS管。
可选地,第一PMOS管和第二PMOS管共栅,第一PMOS管的衬底接收第一输入信号,第二PMOS管的衬底接收第二输入信号,第一PMOS管的漏极和第二PMOS管的漏极作为输入级的差分输出端以输出所述差分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半导体(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半导体(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70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装盒可视窗口贴膜自动取放机构
- 下一篇:一种LED平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