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南方红豆杉胚离体成苗技术及其所用的培养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6587.6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7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宋丽莉;赵华强;姜育龙;侯梅芳;张妤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南方 红豆杉 胚离体成苗 技术 及其 所用 培养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南方红豆杉胚离体成苗技术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南方红豆杉胚的离体培养技术及其所用的培养基。
背景技术
南方红豆杉( 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 ),为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树种。在自然状态下,由于单性花、雌雄异株、异花授粉等原因,形成的种子数量较少;且种子休眠期长,自然条件下需两冬一夏才能萌芽,萌发率和幼苗成活率低;再加上其生长缓慢(一棵树成材需60年),在种群中生长和竞争能力弱,致使其天然分布越来越少。此外,由于南方红豆杉具有特殊的材用和药用价值,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资源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现存资源很少,处于濒危状态,1992年国家林业局将其列为一级保护树种。因此,寻找快速、有效的南方红豆杉种苗繁殖方法对于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南方红豆杉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南方红豆杉胚离体成苗技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南方红豆杉胚离体成苗技术,即将胚直接从南方红豆杉种子中取出,在培养基上进行人工离体无菌培养,打破胚的休眠,促使其在当年萌发成苗,为南方红豆杉的大规模种植提供了快捷的途径。具体涉及胚的剥离、胚的培养、炼苗及大田种植。
一种南方红豆杉胚离体成苗技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南方红豆杉种子胚的剥离
将南方红豆杉种子去掉假种皮,依次用酒精、次氯酸钠消毒,去掉坚硬的外种皮,取出胚,并将胚在无菌水中冲洗干净;
(2)、南方红豆杉胚的培养
将步骤(1)所得的胚接种于培养基上,先在20-22℃条件下暗培养,萌发后移至光照强度约1500 1x,光照12h/d的光下条件进行培养至根长出,即得南方红豆杉试管苗;
所用试管培养基配方按每升计算,由400mg NH4N03、556mg Ca(NO3)2.4H2O、990 mg K2SO4、96 mg CaCl2.2H2O、170 mg KH2PO4、0.25 mg Na2MoO4.2H2O、370 mg MgSO4.7H2O、22.4mg MnSO4.H2O、8.6mg ZnSO4.7H2O、0.25mg CuSO4.5H2O、27.8 mg FeSO4.7H2O、37.3 mg Na2-EDTA、100 mg肌醇、1.0mg维生素B1、0.5 mg烟酸、0.5 mg维生素B6、2.0 mg甘氨酸、0.5mg赤霉素(GA)、0.5mg吲哚乙酸(IAA)、0.5mg 6-苄基嘌呤(6-BA)、20 g蔗糖、6g琼脂及1g活性炭和余量的水组成;
(3)、瓶内炼苗
将步骤(2)所得的南方红豆杉试管苗置于温度25℃、光强1500lx、光照12h/d、RH 80%左右的环境中,打开瓶盖,使之适应环境7d,即可完成瓶内炼苗;
(4)、瓶外基质炼苗
将步骤(3)完成瓶内炼苗的试管苗取出,栽植于基质中,所述的基质配方按质量比计算,即草碳:蛭石:山泥为2:2:6,炼苗室白天温度为20-25℃,晚间为15-18℃、午间光强25-40klx、RH 70% - 85%,经25d即可完成瓶外基质炼苗;
(5)、移栽大田
将步骤(4)完成瓶外基质炼苗的植株种植到大田中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南方红豆杉胚离体成苗技术,由于采用了将胚从种子中分离并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方案,因此能够避免胚乳中的萌发抑制物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使胚能够在当年萌发成苗。即解决了南方红豆杉种子采收后需经两冬一夏才能自然萌发的限制,为红豆杉种苗的快速繁殖提供了快捷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但并不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南方红豆杉种子采自安徽旌德庙首林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65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