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源光网络业务的配置方法及网元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4111.9 | 申请日: | 201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8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坤;苏春山;曾南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851;H04Q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梁丽超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元管理系统 业务配置信息 无源光网络 业务流 配置 宽带接入业务 光网络单元 光线路终端 数据业务流 虚拟局域网 业务流信息 成本比较 配置过程 物理终端 业务配置 用户端口 用户业务 运营维护 易用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简称为PON)业务的配置方法及网元管理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使用PON技术进行宽带接入业务时,基于端到端的PON业务流设置光网络单元(ONU)业务配置信息,其中,在设置ONU业务配置信息的过程中为端到端的业务流中的每条业务流信息配置对应的ONU物理终端点用户端口(ONU PPTP UNI)和虚拟局域网(VLAN)信息,端到端的业务流为从ONU PPTP UNI到光线路终端(OLT)上完整的数据业务流。通过本发明,解决了上述PON技术中业务配置过程复杂导致运营维护成本比较高的问题,简化了用户业务配置过程,提高了系统的易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Network,简称为PON)业务的配置方法及网元管理系统(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简称为EMS)。
背景技术
PON技术已经是光接入网领域首选技术,其在接入速率、带宽效率和分光比、全业务承载能力以及安全性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PON技术还分为以太无源光网络(EthernetPassive Optical Network,简称为EPON)和千兆无源光网络(Gigabit Passive OpticalNetwork,简称为GPON),EPON技术由IEEE802.3 EFM(Ethernet for the First Mile)工作组进行标准化;GPON技术是由ITU-T(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提出并标准化,最终形成了G.984.x系列标准。
无论是EPON还是GPON技术,宽带接入业务种类都是一样的,业务配置步骤也大体相同。目前,PON可提供的业务种类包括数据宽带数据业务、语音VoIP、组播IPTV业务等,业务配置过程主要是依据各自标准。从PON层面上说,要开通一条完整的用户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简称为ONU)业务,需要配置一系列业务数据,其中,业务数据主要包括ONU物理端口、业务划分(例如,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为VLAN)、优先级)、具体业务详细配置参数(例如,VoIP语言相关详细参数)等方面的内容。
在相关技术中,由于EPON和GPON技术是不同的,所以,配置数据过程也是不同的,因此,即便是同一种PON技术,不同设备厂商提供的业务配置方式与过程也是千差万别,这就造成了配置过程复杂多变,不容易记忆,导致运营维护成本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ON业务的配置方案,以至少解决上述PON技术中业务配置过程复杂导致运营维护成本比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PON业务的配置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ON业务的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使用PON技术进行宽带接入业务时,基于端到端的PON业务流设置ONU业务配置信息,其中,在设置ONU业务配置信息的过程中为端到端的业务流中的每条业务流信息配置对应的ONU PPTP UNI和VLAN信息,端到端的业务流为从ONU PPTP UNI到OLT上完整的数据业务流。
优选地,端到端的PON业务流的类型为宽带数据业务时,上述业务流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ONU IP地址、OLT PON口标识、ONU标识、ONU以太网端口、CVLAN、SVLAN、用户侧VLAN、外层优先级、内层优先级。
优选地,端到端的PON业务流的类型为IPTV组播业务,上述业务流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ONU IP地址、OLT PON口标识、ONU标识、ONU以太网端口、CVLAN、组播VLA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41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车辆减震设备的检测装置
- 下一篇:新型微机保护开关电源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