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力膨胀阀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3835.1 | 申请日: | 201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3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1/06 | 分类号: | F25B4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力 膨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冷控制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系统中使用的带有单项控制功能的热力膨胀阀。
背景技术
热力膨胀阀通常用于热泵控制系统,在热泵控制系统中,制冷剂一般可以反向流动以实现制冷和制热的功能,现有技术的热力膨胀阀一般是单向设置,在外旁路上设置单向阀。在系统正向流动时,单向阀关闭,介质通过膨胀阀节流,当在系统反向流动时,单向阀打开,介质通过单向阀流过.但单独的单向阀和旁路通道会增加安装费用和维护费用,潜在的泄露也会增加。
所以,近年来为简化制冷系统的元气件,将带有单项控制功能的热力膨胀阀取代单个设置的膨胀阀和单向阀在制冷系统逐步普及。中国申请号为CN200310103606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具体如图1所示热力膨胀阀。该技术的热力膨胀阀包括阀体54’,在阀体54’上设置有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在阀体54’内加工有与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连通的内腔40’。在内腔40’中设置有阀口42’。感温部件30’置于阀体54’的一端并封闭内腔40’。阀芯部件置于内腔40’中,其阀芯部件的阀杆32’抵接感温部件30’,阀芯部件的阀芯33’与阀口42’配合,以控制从入口通道流向出口通道的介质流体流量。在阀体54’中还安装有螺母盖64’,其上面具有与内腔40’相通的容纳孔48’。在容纳孔孔48’中设置有阀芯70’,阀体54’上加工有辅助阀口50’。当介质从入口通道流向出口通道时,辅助阀口50’关闭;当介质从出口通道流向所述入口通道时,辅助阀口50’开启。
上述结构虽然可以将单个设置的膨胀阀和单向阀整合成一体结构,但结构复杂,对阀体的加工工艺要求较高,而对现有技术的带有单向控制功能的热力膨胀阀的结构进行改进,简化结构和提高可靠性,是本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简化结构、可靠性高的带有单向控制功能的热力膨胀阀。包括带有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的阀体、置于所述阀体一端的感温部件、置于所述阀体的内腔中的第一阀芯部件,所述第一阀芯部件包括抵接所述感温部件的阀杆,和与设置在所述内腔中的第一阀口配合以控制从所述入口通道流向所述出口通道的介质流体流量的第一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还开设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内设置有罩体,所述罩体的内孔连通所述入口通道与所述内腔以构成流体辅助通道,所述内孔中设置有控制所述流体辅助通道开启和闭合的第二阀芯,当介质从所述入口通道流向所述出口通道时,所述流体辅助通道关闭;当介质从所述出口通道流向所述入口通道时,所述流体辅助通道开启。
进一步,基于上述结构的热力膨胀阀,还包括密闭所述阀体的容纳部的密封盖;
优选地,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阀芯配合的第二阀口;
优选地,所述罩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阀芯配合的第二阀口;
优选地,所述罩体为圆筒状结构,并通过缩口加工形成台阶部,所述台阶部的内台阶面形成所述第二阀口;
进一步,所述台阶部的外台阶面与所述阀体之间还设置有密封部件;
优选地,所述罩体抵接所述容纳部的底部,所述罩体的缩径部分的长度与所述密封部件的装配压缩后的厚度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二阀芯具体为非金属材料的球体;
进一步,所述罩体的周壁上通过冲压方法形成所述第二阀芯的导向部;
进一步,所述罩体的周壁上通过冲压方法形成所述第二阀芯的限制部;
进一步,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阀芯的限制部。所述密封盖(10)
进一步,所述密封盖与所述阀体通过激光焊接固接。
本发明公开的带有单向控制功能的热力膨胀阀,是通过在阀体上设置罩体来简化阀体的加工工艺。并在优选的方案中,罩体通过拉伸方式可以一次性加工出阀口和密封位置,并通过冲压方式设置导向部或限制部,使得加工工艺更加简单可靠,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的带有单向控制功能的热力膨胀阀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给出的热力膨胀阀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图2所示的热力膨胀阀中的罩体零件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图4:本发明给出的另一种热力膨胀阀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5:图4所示的热力膨胀阀中的罩体零件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图中符号说明:
1-阀体;
11-入口通道、12-出口通道;
13-内腔、14-第一阀口、15-第二阀口;
16-内孔、17-贯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38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微生物复合酶的污泥消解方法
- 下一篇:绿色伞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