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纫机的缝线张力调整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3795.0 | 申请日: | 201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22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顾飞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飞龙 |
主分类号: | D05B47/04 | 分类号: | D05B4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闻卿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纫机 缝线 张力 调整 机构 | ||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缝纫机的缝线张力调整机构,于缝纫机机体组设螺杆,并于螺杆依序套接二夹线片及弹簧,以使二夹线片抵设于弹簧与机体间,且设有一旋钮,该旋钮中心设有螺孔,以与螺杆相螺接,并压抵于弹簧上,另于旋钮的螺孔周侧设有数个槽孔,藉此,利用旋钮其螺孔周侧所设槽孔,以使直径小于螺杆的旋钮螺孔可产生伸缩裕度,以利与螺杆的螺接,而当旋钮定位恢复原状时,则可紧咬螺杆,避免震动松脱,据此,以稳固对弹簧的压掣,达到保持缝线的调整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缝纫机的缝线张力调整机构,尤指一种可稳固弹簧对夹线片的压掣,达到良好保持缝线调整状态的缝纫机的缝线张力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进步,缝纫机由人力驱动进步到电力驱动,使缝纫机的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另缝纫机的切线、夹线等配件亦有诸多改良,使缝纫机于操作上更具便利性。
请参阅图6所示,为现有的缝纫机的缝线张力调整机构,主要于缝纫机7的机体71上组设一固定板72,再于固定板72上等距布设数个螺杆73,又使螺杆73于锁接固定板72的另端中心沿着螺杆73轴向开设有一适当长度的沟槽731,另设有第一夹线片74及第二夹线片75,且使第一夹线片74及第二夹线片75中心设有通孔741、751,以与螺杆73相套接,又使第一夹线片74及第二夹线片75相对接触,以供缝线穿设其间,另使螺杆73上套设有弹簧76,并使弹簧76一端抵触套盖77,且使套盖77压掣第二夹线片75,而于弹簧76另端则抵接有一定位环78,且于该定位环78端面设有棘齿781,又设有一旋钮79,并于旋钮79内设有一容室791,以供容置弹簧76及定位环78,且使旋钮79其容室791端面设有棘齿792,以与定位环78的棘齿781相啮合,再使旋钮79中心设有螺孔793,以与螺杆73相螺接。
藉此,当使用上欲调整缝线张力时,即旋转旋钮,以使旋钮于螺杆上螺旋位移,当旋钮往第一及第二夹线片方向位移,此时,设于旋钮容室内的弹簧即受压缩,以抵迫于套盖,进而压掣第二夹线片,使第二夹线片抵紧第一夹线片,以使通过于第一夹线片及第二夹线片间的缝线可达到紧度提高的效果,而当欲降低缝线张力时,则可反向旋转旋钮,以降低对弹簧压掣力,减少弹簧经套盖对第二夹线片及第一夹线片抵迫力,达到调松缝线的效果。
由于缝纫机高速运转下会产生震动,为增加旋钮与螺杆间的固定性,防止旋钮松动螺退而影响缝线张力,使用者一般会撑大螺杆端面所设沟槽,以增加螺杆直径,以进一步提高螺杆与旋钮其螺孔间的螺紧力。但是,依此实施方式,却时常发现,使用者于撑开螺杆沟槽时,因施力方向大小不一,以致螺杆参差变形,真圆度受到破坏(如图7所示),而无法与旋钮的螺孔对位,导致螺杆与旋钮的螺孔相螺接时,变形的金属材质螺杆形成的锐角容易刮伤塑胶材质的旋钮其螺孔内的螺纹,久而久之反导致旋钮无法与螺杆紧密螺接的情形。
再者,若发现旋钮与螺杆间会逐渐松脱,而为再进一步提高两者间的螺紧力,使用者便会再撑开螺杆所具沟槽,如此恶性循环反复撑开沟槽的情况下,螺杆便易于沟槽底部发生断裂,而造成螺杆的损坏。
另,现有缝纫机缝线张力调整机构,于制造与组装上须于螺杆上加工以形成沟槽,于螺杆上依序套设第一夹线片、第二夹线片、弹簧及定位环后,再螺接旋钮,故组装零件繁琐,除制造成本提高外,组装上亦相当费时不便,尤其形成沟槽的螺杆缺乏适当的工具锁接于固定板或机体上,且如定位环等元件体积小,容易于组装时产生遗失,更造成制造成本上的损失,以及组装上的不方便性。
因此,本发明人有鉴于现有缝纫机的缝线张力调整机构有上述实施使用上的缺失,乃藉其多年于相关领域的制造及设计经验和知识的辅佐,并经多方巧思,针对现有缝纫机的缝线张力调整机构做更新研发改良,而研创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缝纫机的缝线张力调整机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稳固弹簧对夹线片的压掣,达到良好保持缝线调整状态的缝纫机的缝线张力调整机构。
为了达到上述实施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一种缝纫机的缝线张力调整机构,包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飞龙,未经顾飞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37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