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髋臼后柱异形接骨板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52235.3 | 申请日: | 201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5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宋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文生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髋臼后柱 异形 接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骨折手术治疗用的接骨板,特别是一种髋臼后柱坐骨大切迹至坐骨结节呈“?”形的异形接骨板。
背景技术
髋臼后柱骨折是一种涉及关节且不稳定的骨折,需要对骨折进行切开解剖复位内固定,以利关节早期的主动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功能恢复。手术内固定用的接骨板,要求有良好的结构及一定的强度,以满足内固定的要求。目前,髋臼后柱骨折的内固定,通常采用的是一种单平面弧形重建接骨板固定,由于髋臼后柱坐骨大切迹至坐骨结节解剖的弧度及平面变化较大且手术显露不充分,接骨板在手术中塑形费时、费力且不易与髋臼后柱骨面帖服,尤其是接骨板很难达到坐骨大切迹近端呈锐角的折弯及坐骨结节处近似侧方垂直翘起,致使复位后的髋臼后柱骨折的骨折端由于不帖服的接骨板固定而再移位,如此一来,所述接骨板内固定将影响到骨折解剖复位和有效的内固定,顾其适应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髋臼后柱呈“?”形状的异形接骨板使其适宜性较好,以解决上述普通弧形重建接骨板手术中塑形费时、费力且不易与髋臼后柱三维曲度变化骨面帖服的问题。
所述髋臼后柱异形接骨板,包括弧度较大的顶部、平面扭转的体部和尾端侧后方的反向折弯部,所述接骨板弧度较大的顶部,与坐骨大切迹相对应;平面扭转的体部与髋臼后柱后缘相对应;尾端侧后方的反向折弯部与坐骨结节相对应,其特征是:髋臼后柱异形接骨板弧度较大的顶部、平面扭转的体部和尾端侧后方的反向折弯部连接成一体,构成“?”形重建接骨板,接骨板的顶部、体部和尾端侧后方的反向折弯部平面互成角度相交形成梁样结构,螺钉互成角度固定强度高,骨折端位移小,固定效果好。
所述接骨板为重建接骨板,固定孔之间有很深光滑的凹,使得接骨板可以准确地弯曲、折曲、扭曲改变形状。其螺钉孔为两端浅中间深的椭圆形双向自加压钉孔,允许螺钉双向自加压、多方向固定。
本发明依照髋臼表面的三维弧形曲线设计,与髋臼后柱、坐骨大切迹至坐骨结节的解剖弧度及平面变化相适宜,手术中仅需微量调整并通过螺钉的加压产生微小的形变,即可有效弥补因不同个体异所致接骨板与骨面形态上的细小的差异,使接骨板与骨面贴合更佳。因此,其适应性较好。另外,手术置放其时,无需过多、反复的塑形,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和手术创伤程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如附图1,本发明包括髋臼后柱“?”形接骨板的顶部1,“?”形接骨板的体部2,“?”形接骨板的反向折弯部3。所述接骨板为重建接骨板,固定孔之间有很光滑的深凹4,三维弧形段和反向折弯段接骨板均设椭圆形两端浅中间深螺钉固定孔5,接骨板的顶部、体部和反向折弯部连接成一体,互成角度相交形成梁样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髋臼后柱骨折行切开复位手术操作时,术中显露坐骨大切迹至坐骨结节,复位骨折端,将“?”形接骨板弧度较大的顶部,与坐骨大切迹相对应,“?”形接骨板平面扭转的体部与髋臼后柱后缘相对应,“?”形接骨板反向折弯的尾端,与坐骨结节相对应固定;接骨板固定孔之间有很深光滑的凹,使得接骨板可以准确地折曲、扭弯改变形状,微量调整接骨板使接骨板与骨面贴合;螺钉孔为椭圆形两端浅中间深,允许螺钉双向自加压、多方向固定,通过螺钉的加压固定调整骨折端距离,并利用螺钉加压接骨板微小的形变,使接骨板与骨面更加紧密贴合。由于接骨板的顶部、体部和反向折弯部互成角度相交形成梁样结构,螺钉互成角度固定强度高,骨折端位移小,良好的固定效果减少了螺钉固定数,手术中可以根据骨折线的部位不同,截断接骨板的顶或尾部,减少术野的显露,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和手术创伤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文生,未经宋文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22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掘进巷道支撑作业平台
- 下一篇:带橡胶刮片组件的油田自动进给除垢除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