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体生理指标与服装微气候指标监测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51420.0 | 申请日: | 201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9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陈雁;洪岩;陈伟;杨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纳华美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3/00 | 分类号: | A41D13/00;A61B5/0205;A61B5/01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阳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体生理 指标 服装 微气候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服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智能服装的人体生理指标与服装微气候指标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人体的健康状况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生理参数间接地反应出来,一些潜在的疾病的发生也会导致这些生理参数发生变化。人体的心率值、体温值等是衡量人体是否健康的重要生理指标。及时的监控人体生理参数,对于人们预防疾病有着很重大的意义。服装微气候可以通过保温、散热、蒸发和换气等进行调节,而部分人群如婴幼儿、重症病人、特殊工作人员可能会处于本身不能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的状态,需要通过第三者进行监护帮助,通过调节服装微气候满足生理需求,所以监测人体舒适度对部分特殊人群而言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与传统的纺织服装工艺有机的结合,智能服装将具有更广泛的功能和用途。传感器和显示器技术难以和服装产品相结合。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针对智能服装的人体生理指标与服装微气候指标监测系统,以实现智能服装功能的核心部分。
本发明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人体生理指标与服装微气候指标监测系统,包括设置于服装上的人体生理指标与服装微气候指标的数据采集子系统,所述数据采集子系统的输出端经通信方式与一单片微机子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微机子系统的输出端分别与一用于发送数据至上位机的无线发射子系统、一用于警示的声光报警子系统以及一用于显示数据的液晶显示子系统连接;所述单片微机子系统的电源模块为充放电、电压控制子系统,包括了充电、电压检测及电压转换等功能,使得系统供电合理,工作稳定。
优选的,上述的人体生理指标与服装微气候指标监测系统,其中:所述数据采集子系统为体温监测子系统、湿度监测子系统或者脉搏监测子系统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上述的人体生理指标与服装微气候指标监测系统,其中:所述体温监测子系统的数据采集传感器为DS18B20测温传感器。
优选的,上述的人体生理指标与服装微气候指标监测系统,其中:所述湿度监测子系统的数据采集传感器为DHT11测湿度传感器。
优选的,上述的人体生理指标与服装微气候指标监测系统,其中:所述脉搏监测子系统的数据采集传感器为HK2000A测脉搏传感器。
优选的,上述的人体生理指标与服装微气候指标监测系统,其中:所述脉搏监测子系统的数据信号依次经过一级放大器、带通滤波器、二级放大器和整形电路后进入单片微机子系统。
优选的,上述的人体生理指标与服装微气候指标监测系统,其中:所述通信方式包括单总线通信、SPI通信、RS232通信或者无线通信,使系统间的通信速度快、干扰小。
优选的,上述的人体生理指标与服装微气候指标监测系统,其中:所述单片微机子系统包括ATmega16单片机。
本发明的突出效果为:本发明针对人体生理指标和服装微气候指标的监测方法以及传感器和显示器技术应用于服装产品的路径与方法,设计并研制了以ATmega16单片机为核心的、可以用于智能服装的人体生理指标与服装微气候指标监测系统。该系统借助物联网技术将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服装工艺,通过监测人体生理指标和服装微气候指标,并把这些信息发送到上位机上,对其进行检测,使其能够实现人体的生理状况和舒适度指标的采集、传输、显示和记录,为传感器和显示器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在智能服装领域的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人体生理指标与服装微气候指标能够反映人体的生理状况和舒适度,使医护人员或者其他看护者及时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对病情做出相应的判断,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可以应用于智能服装的设计与开发,将在通信、婴幼儿监护、医疗保健、家庭娱乐、军事和工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前景不可估量。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整体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声光报警系统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纳华美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纳华美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14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