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粉状料循环煅烧分解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0809.3 | 申请日: | 2012-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4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卫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10 | 分类号: | C04B2/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竺明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粉状 循环 煅烧 分解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料煅烧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粉状料循环煅烧分解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粉状料(如:粉状CaO、粉状CaO·MgO、粉状MgO)的生产方式都是通过对煅烧好的大颗粒块状料进行破碎而得到,也就是先由回转窑、套筒窑、竖窑等设备生产出大颗粒的块状料,再通过各类破碎设备予以破碎并筛分从而得到符合下工序要求的粉状料。此类获取粉状料的方法有如下缺点:
1、其生产设备并非专门针对粉状生石灰而设计,因此还需要后续的破碎工序予以补充,其工序能耗往往较高,而且消耗了宝贵的块状料资源;
2、回转窑、套筒窑、竖窑等设备只能使用较大颗粒作为原料,无法把细小颗粒物料作为原料来使用,而在采矿、运输以及选矿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细小颗粒料,因此原料资源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此外,还有一种装置采用了多级旋风筒串联而成的工艺,固然有预热充分的优点但同样存在着系统复杂的缺点。还有一种工艺只能使物料在系统内单向运动,其煅烧时间相对固定,分解率无法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状料循环煅烧分解工艺,使宝贵的块状物料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低能耗,极大的提高了对矿石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就使一些在采矿、运输、筛选过程中产生的细粒物料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设备简单,保证了物料在系统内能得到最大的分解热量;能够稳定生产出合格产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粉状料循环煅烧分解工艺,将含水量小于2%、粒度小于5mm的细粒物料从原料入口管道通过预热管道进入燃烧室被加热,并被自下而上的热气流带入煅烧分解管道,在这个过程中物料被煅烧分解,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当气流与物料一起进入旋风筒后,气流与物料在旋风筒内被分离,气流向上进入旋风筒顶部的排风管排入大气;物料则通过旋风筒底部排料口及第一锁气卸料装置向下排出,通过三通管进入第二、第三锁气卸料装置,第二、第三锁气卸料装置互锁;当第二锁气卸料装置运行而第三锁气卸料装置停止时,物料自第二锁气卸料装置全部进入连接于冷却旋风筒进口管道的二次风管,然后被气流带入冷却旋风筒中,在冷却旋风筒内进行气流与物料的分离,气流通过原料入口管道、预热管道进入燃烧室,物料从冷却旋风筒底部排料口及第四锁气卸料装置处向下排出,进入筛分装置,再由输送装置输送至料仓;当第三锁气卸料装置运行而第二锁气卸料装置停止时,物料自第三锁气卸料装置全部进入预热管道后再次循环煅烧分解;操作时通过控制第二、第三锁气卸料装置的运行速度来调节不同的下料量,得到高分解率的产品以满足需求;
上述过程中,气流自二次风管依次进入冷却旋风筒、预热管道、燃烧室、煅烧分解管道、旋风筒及排风管,形成负压循环系统;
其中,所述的冷却旋风筒上升管内压力为-5~-18mbar,温度控制在300~800℃,流速控制在5~15米/秒;
所述的煅烧分解管道内压力为-10~-25mbar,流速控制在8~20米/秒,温度控制在1000~1200℃;
所述的旋风筒上升管内压力为-15~-30mbar,流速控制在8~25米/秒,温度控制在500~700℃。
进一步,所述的预热管道进入燃烧室处的压力为-10~-20mbar,流速控制在8~15米/秒,温度控制在600~900℃。
又,本发明所述的二次风管的气流管道中还设一可防止二次风管堵料的下料管,并通过筛分装置,再由输送装置输送至料仓。
再有,本发明所述的二次风管中设风机,由风机定量进气。
另外,所述的燃烧室设加热烧嘴。
本发明气流具有如下特点:
空气通过系统负压自然进气,或通过风机定量进气。
若自然进气,则具有设备简单免维护的特点,但由于是自然进气,所以进气不能定量,因此系统“空煤比”要保持较多的空气余量以保证煤气燃烧的充分。
若风机定量进气,则要求进风口管道密封性要好,避免局部正压引起的环境污染。此外,由于气流流经距离较长中间环节较多,因此对全系统的漏风控制要求较高。由于粉状料是跟随气流而运动的,因此其煅烧分解具有短时快速的特点,所以要保证原料得到有效煅烧分解系统气流要保持“较低流速”的特点。
本发明物料流向一为:原料入口→燃烧室→煅烧分解管道→旋风筒→第一锁气卸料装置→第二锁气卸料装置→二次风管→冷却旋风筒→第四锁气卸料装置→筛分装置→输送装置,最后进料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08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