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虚拟天线映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9869.3 | 申请日: | 201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11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H04B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虚拟 天线 映射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虚拟天线映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网络建设的发展,如何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的感受成为了移动网络建设的重点。这其中就包括了在特定场景下将多个RRU(Radio Remote Unit,射频拉远单元)覆盖区进行合并以完善覆盖,提高信号质量,提高网络性能。
LTE多RRU共小区解决方案旨在将单通道小区、双通道小区、多通道小区做合并形成覆盖范围更大的小区,已达到减少切换降低掉话率的目的。其中单通道小区是指用单通道RRU做信源覆盖的小区,一般用于室内覆盖和室外宏站补盲;多通道小区是指用多通道RRU(比如8通道RRU)做信源覆盖的小区,一般用于宏站覆盖;双通道小区是指用双通道RRU做信源覆盖的小区,一般用于居民区的深度覆盖和室外宏站补盲。
在多RRU共小区解决方案中,隶属于同一小区不同RRU的物理天线数有可能不同(比如8+2、8+2+1、8+1),但不同RRU对应的逻辑端口数必须相同(因为小区级的逻辑端口数是通过PBCH信道(Physical Broadcasting 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携带的,且PBCH信道是多个RRU联合发送,所以逻辑端口数对所有RRU都是相同的,且逻辑端口数小于等于RRU的物理天线数),这样的话8+2可以支持两个逻辑端口,8+2+1、8+1可以支持一个逻辑端口或者两个逻辑端口。当8+2+1、8+1合并方式支持一个逻辑端口时,需要设计一个逻辑端口到两根物理天线和一个逻辑端口到八根物理天线的VAM(Virtual Antenna Mapping,虚拟天线映射)方式;当8+2+1、8+1合并方式支持两个逻辑端口时,需要设计两个逻辑端口到一根物理天线的VAM映射方式。
现有的技术提供的两个逻辑端口到八根物理天线的VAM映射方式,并不适用于一个逻辑端口到两根物理天线、一个逻辑端口到八根物理天线和两个逻辑端口到一根物理天线的虚拟天线映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虚拟天线映射方法及装置,能够实现一个逻辑端口的信号映射到两根物理天线或八根物理天线,或两个逻辑端口的信号映射到一根物理天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虚拟天线映射方法,包括:
通过一个逻辑端口接收信号;
将所述信号通过加权分成两路信号;
将所述加权后的两路信号分别通过两根物理天线发射。
还提供一种虚拟天线映射方法,包括:
通过一个逻辑端口接收信号;
将所述信号通过加权分成两路信号;
将所述加权后的两路信号映射到八根物理天线上发射。
还提供另一种虚拟天线映射方法,包括:
通过两个逻辑端口分别接收两路信号;
将所述两路信号通过混合相加合并成一路信号;
将所述合并后的信号经过一根物理天线发射。
还提供又一种虚拟天线映射方法,包括:
通过两个逻辑端口分别接收两路信号;
通过旁路引入将所述两路信号中的任意一路信号输出;
将输出的所述任意一路信号通过一根物理天线发射。
一方面,提供一种虚拟天线映射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通过一个逻辑端口接收信号;
加权单元,用于将所述信号通过加权分成两路信号;
发射单元,用于将所述加权后的两路信号分别通过两根物理天线发射。
还提供一种虚拟天线映射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通过一个逻辑端口接收信号;
加权单元,用于将所述信号通过加权分成两路信号;
发射单元,用于将所述两路信号映射到八根物理天线上发射。
还提供另一种虚拟天线映射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通过两个逻辑端口分别接收两路信号;
混合单元,用于将所述两路信号通过混合相加合并成一路信号;
发射单元,用于将所述合并后的信号经过一根物理天线发射。
还提供又一种虚拟天线映射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通过两个逻辑端口分别接收两路信号;
旁路引入单元,用于通过旁路引入将所述两路信号中的任意一路信号输出;
发射单元,用于将输出的所述任意一路信号通过一根物理天线发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98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