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循环钻井系统可承扭的卡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9629.3 | 申请日: | 2012-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8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马青芳;肖建秋;胡志坚;王爱国;邵强;齐建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19/10 | 分类号: | E21B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循环 钻井 系统 可承扭 装置 | ||
1.一种连续循环钻井系统可承扭的卡瓦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一个动力卡瓦(1)、一个转盘补心(2)、一对承扭连接板(3)和四个承扭销(4)组成;其中:动力卡瓦(1)安装在转盘补心(2)内,动力卡瓦(1)下端的外锥面与转盘补心(2)上端的内锥面相接触;一对承扭连接板(3)位于转盘补心(2)的上面动力卡瓦(1)的翼板(20)的下面,并通过四个承扭销(4)与转盘补心(2)相连;
所述的动力卡瓦(1),由一组气缸(29)、一组牙板(30)、杠杆机构(32)和壳体(31)组成;牙板(30)为契形结构,外侧面为圆弧面,内侧面有卡瓦牙;壳体(31)内为圆锥面,外部上方为方形,顶部具有左右两个翼板(20);气缸(29)的活塞杆通过杠杆机构(32)与牙板(30)相连;牙板(30)圆弧面与壳体(31)内锥面相接触;气缸(29)置于壳体(31)内;
所述的转盘补心(2),内部为上下两段锥面结构,外部上端为方形结构,下端为阶梯圆柱面结构,上表面有四个均布的垂直于上表面的圆柱孔;
所述的承扭连接板(3)是一个带有弯曲结构的板,弯曲端为U型槽(21)结构,另一端为内圆弧形结构,靠近圆弧边缘有二个对称的扁方槽(22),安装时,扁方槽(22)卡住承扭销(4)的上部方柱体;
承扭销(4)为柱体,分为上下二部分,上部方柱体的横截面为长方形,下部圆柱体的横截面为圆形;下部圆柱体在转盘补心(2)的销孔内,上部方柱体在承扭连接板(3)的扁方槽(22)内;承扭连接板(3)和转盘补心(2)通过承扭销(4)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962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