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9069.1 | 申请日: | 2012-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7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光;林凤玲;陈柏燊;陈慧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7/1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冯志云;吕俊清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可减少组装难度的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灯管(Light Emitting Diode Tube,LED Tube)是一种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灯具,而目前有些发光二极管灯管不仅包括含有多个发光二极管的光条(light bar),而且还包括供光条装设的支撑板,以及包覆光条与支撑板的上、下灯壳,如图1A所示。
图1A是现有一种常见的发光二极管灯管的立体示意图。请参阅图1A,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灯管100包括一光条110、一支撑板120、一上灯壳132与一下灯壳134。光条110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112,并且装设在支撑板120上。支撑板120配置于下灯壳134中,而上灯壳132笼罩光条110与支撑板120,并且通过胶材来与下灯壳134黏合。
图1B是图1A中发光二极管灯管的分解示意图。请参阅图1A与图1B,下灯壳134具有一对横向插槽S1与一凹槽134r,其中横向插槽S1显露于凹槽134r的内侧,并且彼此相对,而横向插槽S1与凹槽134r皆沿着发光二极管灯管100的一长轴方向D1来延伸。支撑板120的相对两侧边能分别插入于这些横向插槽S1中,以使支撑板120能装设在下灯壳134的凹槽134r中。
在发光二极管灯管100的一般组装工艺中,光条110会先装设在支撑板120上。接着,将支撑板120的两侧沿着长轴方向D1而插入于这些横向插槽S1中,从而完成支撑板120与下灯壳134之间的组装。之后,将上灯壳132与下灯壳134黏合,并使光条110与支撑板120被上灯壳132所笼罩。至此,完成发光二极管灯管100。
然而,以上组装工艺在实际执行上有时会遇到困难,特别是在组装支撑板120与下灯壳134的时候。详细而言,在生产支撑板120与下灯壳134这两种零件的过程中会产生工艺参数的差异,而支撑板120与下灯壳134二者的尺寸与外型因为上述工艺参数的差异而可能不匹配,以至于支撑板120难以插入于这些横向插槽S1中。
承上所述,这种尺寸与外型不匹配的情形特别容易出现于长度L1过长的发光二极管灯管100,因此若是发光二极管灯管100的长度L1太长,支撑板120在组装的时候会很容易地卡在横向插槽S1中,造成增加组装支撑板120与下灯壳134的难度,甚至可能出现支撑板120与下灯壳134二者无法组装的情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以减少上述支撑板与下灯壳之间的组装难度。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光装置,其包括一下灯壳、一支撑架、一发光元件以及一上灯壳。下灯壳具有一容置槽与一对第一卡合部,其中容置槽位在这对第一卡合部之间。支撑架包括一发光元件配置区,以及一位在发光元件配置区以外区域的承载部,且支撑架是设置于容置槽内。发光元件配置在发光元件配置区上。上灯壳具有一对第二卡合部,并通过这对第二卡合部与这对第一卡合部互相卡合,使得上灯壳得以笼罩支撑架与发光元件。
上述支撑架可包括一对插件或一对卡勾部,而下灯壳可包括一对插槽或一对卡槽。通过这对插件插入于这对插槽内,或是这对卡勾部与这对卡槽卡合,支撑架得以与下灯壳结合,而支撑架与下灯壳之间的组装也变为简单且容易,从而减少组装难度。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A是现有一种常见的发光二极管灯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1B是图1A中发光二极管灯管的分解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B是图2A中发光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B是图3A中发光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发光二极管灯管
110光条
112发光二极管
120支撑板
132、232上灯壳
134、234、334下灯壳
134r凹槽
200、300发光装置
210发光元件
220、320支撑架
222发光元件配置区
224承载部
224a上表面
224b下表面
226插件
232b第二卡合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90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饲养猎物粉螨和捕食螨的新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动车充电器远程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