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超滤出水可生化性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8601.8 | 申请日: | 2012-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9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匡志平;陆斌;顾颖峰;王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济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地址: | 20009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垃圾 填埋场 渗滤 超滤 出水 生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超滤出水可生化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是指来源于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扣除垃圾、覆土层的饱和持水量,并经历垃圾层和覆土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废水。一般来说,其pH值在4~9之间,COD在2000~62000mg/L的范围内,BOD5从60~45000mg/L,重金属浓度和市政污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基本一致。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若不加处理而直接排入环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目前垃圾渗滤液处理主要采用生物法+超滤+反渗透处理工艺。由于垃圾渗滤液本身生化性较差,在经过生化和超滤处理之后,可生物降解物质基本被去除,但超滤出水并未达标,因此利用反渗透工艺强大的物理截留能力实现达标排放。但反渗透工艺存在投资维护成本高、二次污染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维护成本低且不存在二次污染的对超滤出水进行进一步处理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提高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超滤出水可生化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将垃圾渗滤液的超滤出水引入填充有活性炭的臭氧反应器中,依靠活性炭的吸附性,在活性炭表面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后进入沉淀池内反应3小时,其中,臭氧投加量与COD去除量比值为4∶1,在沉淀池内投加原水、双氧水及芬顿试剂,其中,双氧水与原水的质量百分比为1‰,双氧水与芬顿试剂的摩尔比为10∶1。
本发明利用芬顿试剂和臭氧的氧化性和脱色性,在反应池内对进水的垃圾渗滤液进行氧化降解和脱色,在一定条件下就可提高出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生物处理创造良好条件。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没有二次污染,对后续的生物处理也不增加负担,从而提高了生物处理法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所使用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结合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超滤出水可生化性的方法,步骤为:将垃圾渗滤液的超滤出水引入填充有活性炭的臭氧反应器中,依靠活性炭的吸附性,在活性炭表面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后进入沉淀池内反应3小时,其中,臭氧投加量与COD去除量比值为4∶1,在沉淀池内投加原水、双氧水及芬顿试剂,其中,双氧水与原水的质量百分比为1‰,双氧水与芬顿试剂(即Fenton试剂)的摩尔比为10∶1。
进水的COD值为738mg/l,取原水和反应出水做BOD5实验,测得原水的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B/C)为0.07,出水的B/C为0.2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济建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同济建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86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锈钢丝抛光装置
- 下一篇:带支撑的压缩机转子叶片槽加工装夹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