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驾车防瞌睡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48135.3 申请日: 2012-05-14
公开(公告)号: CN103423914A 公开(公告)日: 2013-12-04
发明(设计)人: 邱国民 申请(专利权)人: 丰顺县蓝爽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F25B21/02 分类号: F25B21/02;F25B49/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14329 广东省***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驾车 瞌睡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防止人们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瞌睡而发生危险的一种专用装置。

【背景技术】

疲劳驾驶是当今交通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驾驶人在疲劳时,其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形势判断能力和对车辆的操控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交警部门通过对多起交通事故的调查发现,因疲劳驾驶造成的重大交通死亡事故,有60%以上是因睡眠不足3.5小时引发的。仅2005年1~2月,全国就发生交通事故8万余起,造成1.6万余人死亡,其中因疲劳驾驶导致死亡的有300余人,全年死亡人数更高达数千人。连续驾车超过4小时,或驾车4小时后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都是法规严令禁止的。中华医学会的驾驶员警觉性测试结果显示,连续驾驶4小时以上驾车和睡眠不充足是疲劳驾驶事故的主要原因。根据在北京地区高速公路白庙、杜家坎和沪杭段嘉兴等地对516名驾驶员进行警觉度测试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24%的驾驶者经常感觉到疲劳,其中10%的驾驶员表示在调查当天就瞌睡过;50%的被调查者回忆在驾车中曾打过瞌睡。经过仪器检测,发现24%的疲劳驾驶者反应时间明显延长(反应时间变慢25%左右),50%的被调查者认为睡眠不足,反应时间也相应延长(反应时间变慢20%左右)。因此瞌睡导致的交通事故已经排在了酒驾之后的第二位,对于酒驾来讲更加容易识别和控制,但是瞌睡驾车虽然各国法律明文禁止,但是这种情况更加难于识别和控制。因此现在市场中出现了各种防瞌睡的产品,有电子方式的,也有使用手机摄像头,通过软件方式来识别的,当人发生瞌睡的时候,及时给与提醒,从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ASP系统(驾车防瞌睡领航系统)由丹麦一家公司推出,可以安装在仪表盘上,根据道路情况监测车辆的驾驶状况,一旦监测到司机有打瞌睡的迹象,就会立即提醒司机。但是,这个系统也有让人质疑的地方。例如,它所发出的每个互动都需要驾驶者做动作进行表示,这会让驾驶者产生厌烦。还有就是让一个已经很累的驾驶者去操作这个系统,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对驾驶人疲劳状态监测方法与装置的研究,对于预防由疲劳驾驶引起的交通事故有重要意义,其应用前景广阔,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汽车安全技术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向。但是,驾驶人的疲劳状态受多种因素影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非常有效的指标或模型能够对疲劳等级进行精确的评价。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各种指标与驾驶人疲劳等级之间的关系。另外,现有的驾驶人疲劳状态监测方法大都基于某一单项指标,虽然在限定条件下能够达到一定的精度,但在实际复杂多变的行车环境下,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上还存在问题,难以达到预期要求。针对这一问题,多源信息融合方法将成为一个发展方向。通过上面的描述可知,驾车瞌睡问题位于一个法律的死角,无法检测也无法杜绝,完全依靠驾车人的自主控制显然很难做到,因此对于防止瞌睡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自然也无法杜绝这种现象。关专家称,“睡眠缺乏,已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道路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有效防止瞌睡的新型装置,主要通过将其佩戴在头部太阳穴位置,利用半导体制冷技术使太阳穴位置的温度降低,从而彻底避免了人产生瞌睡的现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1、一种驾车防瞌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瞌睡装置由支架和固定在支架上的制冷装置以及控制制冷装置的控制装置组成,所述的支架为具有弹性的开口环形,其两端分别连接有制冷装置,所述的制冷装置中设置有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则于控制装置连接,并接受控制装置的控制。

所述的支架由金属或者塑胶制成。

所述的制冷装置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中的半导体制冷片,另外在上述的半导体制冷片一侧,该设置有感温头。

所述的外壳中设置有隔热保温层。

所述的半导体制冷片外侧还设置有传导头,该传导头为一金属块,所述的制冷片及传到头外侧设置有弹性隔热材料构成的防护套。

所述的感温头与半导体制冷片和传导头间隔设置,且与上述二者之间设置有保温层。

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装置及控制电路板,所述的处理器和存储器与控制电路板连接,该存储器中存储有控制程序,控制装置与上述的制冷装置连接,并通过控制装置中的感温头反馈的信息进行控制,保证半导体制冷片及传导头与人体体温之间的温差为3-8摄氏度。

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及控制电路板,所述的处理器与控制电路板连接,处理器中嵌入控制程序,控制装置与上述的制冷装置连接,并通过控制装置中的感温头反馈的信息进行控制,保证半导体制冷片及传导头与人体体温之间的温差为3-8摄氏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顺县蓝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丰顺县蓝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81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