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α-氯代-α-乙酰基-γ-丁内酯的连续合成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8106.7 | 申请日: | 2012-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7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平;李来成;陈英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兄弟维生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07/33 | 分类号: | C07D307/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赵慧 |
地址: | 22414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酰 内酯 连续 合成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产品的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α-氯代-α-乙酰基-γ-丁内酯的连续合成工艺。
背景技术
α-氯代-α-乙酰基-γ-丁内酯是有机合成维生素B1的重要合成步骤之一,当前国内公司或企业全部采用间歇釜式氯化反应:在搪瓷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的α-乙酰基-γ-丁内酯、水、碳酸氢钠,在搅拌下控制温度不超过20℃,釜底通入经计量的氯气,反应完毕后,静置分层10小时以上,然后进行分离,上层液即为α-氯代-α-乙酰基-γ-丁内酯。α-乙酰基-γ-丁内酯的这种氯化反应工艺很成熟,但存在如下不足之处:反应通氯时间长,一般10小时以上;由于反应釜换热面积较小,对冷媒要求较高,否则反应温度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局部可能存在超温现象;反应釜截面积较大使得氯气分布不均匀,导致局部氯气浓度过大,使α-乙酰基-γ-丁内酯发生多氯代副反应,而且氯气利用率较低,直接排放出较多氯气,一般需要0.615kg氯气/kgα-乙酰基-γ-丁内酯;产物收率相对较低,一般有94~95%之间;所需反应釜数量较多,产能较低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α-氯代-α-乙酰基-γ-丁内酯间歇式合成工艺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α-氯代-α-乙酰基-γ-丁内酯的连续合成工艺,能够连续生产α-氯代-α-乙酰基-γ-丁内酯,减少所需反应设施、提高氯气利用率、生产能力与产物收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α-氯代-α-乙酰基-γ-丁内酯的连续合成工艺,包括如下过程:α-乙酰基-γ-丁内酯、水、碳酸氢钠加入同一混合器内,启动搅拌充分混合,制得预混液;将预混液倒入恒压预混液滴加漏斗,经滴加流量计计量后进入所述反应釜底部,氯气经计量后进入所述反应釜底部,控制反应温度进行氯代反应;所述反应釜中的溢流液经出料管进入分层器进行分层,上层水层经水层出管采出,下层成品由成品出管采出。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温度由冷媒控制在12~15℃。
进一步地,所述预混液滴加漏斗与所述反应釜顶部由平衡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预混液经经滴加流量计计量后,再经物料分布管进入所述反应釜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氯气经计量后,经氯气分布头进入所述反应釜。
进一步地,所述氯代反应结束后,所述反应釜中的剩余液也进入所述分层器,静置分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连续生产,且由于反应过程产生的热能及时被导出,并被及时冷却,避免了过多副反应的发生;预混液与氯气的良好分布使其能充分接触,提高了氯气利用率、产物收率、反应速率与生产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中:1、预混液滴加漏斗; 2、平衡管; 3、滴加流量计;
4、物料分布管; 5、反应釜; 6、冷媒进管;
7、冷媒出管; 8、氯气进管; 9、氯气分布头;
10、出料管; 11、分层器; 12、成品出管;
13、水层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的,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兄弟维生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兄弟维生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81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力发动机
- 下一篇:一种可直通的三相电压型PWM整流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