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性纳米胶囊结构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7396.3 | 申请日: | 2012-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8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安长华;明希娟;王吉壮;张锐;王淑涛;张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B01J27/128 | 分类号: | B01J27/128;B01J35/02;C07C29/156;C07C31/04;C07C31/08;C07C31/1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性 纳米 胶囊 结构 光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催化材料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应用于可见光高效催化还原CO2的磁性纳米胶囊结构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背景
过去的50年中,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其中CO2是全球变暖最大的贡献者,约占60 %。而且随着能源消费的不断增长,CO2浓度将继续增加,其造成的危害目前还不能较为可靠地科学计量。另一方面,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消耗殆尽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已是迫在眉睫。直接利用永恒洁净的太阳能进行CO2的转化,即模拟光合作用,是有效利用CO2的绿色途径之一。自从日本科学家Honda等人报道了WO3、TiO2、ZnO、CdS等半导体水溶液体系在光照射的条件下能够将CO2还原得到甲醛、甲醇等有机能源物质以来,基于光催化技术的人工光合作用便成为世界性的研究热点,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资源化利用CO2的新手段。然而,目前所报道的体系中,产物(如甲烷/甲醇)收率普遍处于微摩尔量级,寻求可见光高效还原CO2的高活性催化剂一直是材料学家和化学家所面临的挑战性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性纳米胶囊结构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在转化CO2为液体燃料的过程中,催化剂的活性较低导致产物收率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磁性纳米胶囊结构光催化剂,该催化剂为磁分离型可见光驱动复合催化剂,表达式为Fe3O4SiO2AgI:Ag。
一种磁性纳米胶囊结构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制备单分散磁性Fe3O4纳米粒子载体;
(2)在Fe3O4颗粒表面包覆SiO2壳层;
(3)在多元醇体系中合成Fe3O4SiO2AgI复合粒子,然后采用可见光还原得到磁性Fe3O4SiO2AgI:Ag磁性纳米胶囊催化剂。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利用多元醇法,在二乙二醇体系中制备Fe3O4载体。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采用St?ber技术在Fe3O4颗粒表面包覆SiO2壳层,得到Fe3O4SiO2。
St?ber法是一种制备单分散SiO2颗粒的方法,1968年由Werner St?ber等人发现,将正硅酸四乙酯加入到含有低浓度醇(如乙醇)和氨水的水溶液中,搅拌反应即可得到SiO2颗粒。通过选择不同的硅酸酯,不同的醇类以及醇的用量可以控制SiO2颗粒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的具体合成步骤:在二乙二醇体系中,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存在下,I-和Ag+通过扩散进入SiO2壳层内部发生反应,然后经可见光原位还原制备出磁性可见光驱动Fe3O4SiO2AgI:Ag纳米胶囊结构光催化剂。
磁性纳米胶囊结构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单分散磁性Fe3O4 纳米粒子的合成:将乙酰丙酮铁和柠檬酸三钠加入到装有二乙二醇的烧瓶中,配成乙酰丙酮铁和柠檬酸三钠的浓度范围均为0.06-0.08 mol/L的溶液,在氮气气氛下采用油浴加热,磁力搅拌转速为600-700 rpm,将温度分别缓慢升至50 ℃,80 ℃, 120 ℃, 150 ℃时在各温度点保持5 min,随后升温至180 ℃反应30min,最后在230 ℃下反应30-60 min,冷却至室温后,用乙醇经磁分离洗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73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套管式光生物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改善睡眠的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