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薄化设备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6663.5 | 申请日: | 2012-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3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朱迈;罗清泉;谢庆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拓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5/00 | 分类号: | C03C15/00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潮睿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4230 | 代理人: | 俞诗永;朱明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设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晶显示屏幕制造领域中的液晶基板玻璃的腐蚀薄化技术,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玻璃薄化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发展,屏幕显示越来越多地使用液晶面板,为了便于携带,设备越来越纤细化及薄型化,因此也需要制造较薄的基板,为了较薄地制造基板厚度,采用机械拉伸无法达到目标厚度的,所以一般使用的技术是蚀刻技术和物理研磨技术。一般为了较薄地加工玻璃基板的厚度而使用的蚀刻技术分为直接浸泡和喷淋技术,现有的上述浸泡技术在减薄基板厚度方面存在极限,其会因为溶液的浓度逐渐地减低而影响薄化效果,而喷淋技术分为侧喷和顶喷,侧喷的加工片数比较少,只可以一次一片或者两片,而顶喷会由于喷液从上往下流的线路不确定,容易在表面造成竖条状的凹凸纹。根据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发展的玻璃基板的超纤细化要求,研发有效、高效地减少玻璃基板厚度的方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及提高玻璃表面光洁度,解决现有的低效率的基板玻璃薄化工艺的玻璃薄化设备。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使用该上述设备的专用的玻璃薄化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璃薄化设备,关键在于所述的薄化设备包括一反应容器、上盖、支撑支架、循环池及循环水泵,所述的反应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进液口,所述的反应容器内设置有支撑支架,所述的支撑支架底部设有支撑凸起,所述的支撑支架的下方设置网状层,所述的反应容器上方设置有一上盖,上盖上设置有一通气孔,所述的反应容器的侧边设置有溢流管,所述的溢流管连接循环池,所述的循环水泵设置在循环池和反应容器之间的管道上。
所述的网状层包括多层的滤网。
所述的反应容器底部还设置有多个的进气孔。
所述的反应容器的底部侧边设置有一反应液补充入口。
所述的支撑支架为一架体,架体底部设有支撑凸起,架体侧边设置有多个的卡位凹槽,所述的卡位凹槽的间距为10-70mm。
本发明的一种玻璃薄化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把玻璃垂直排列放置在反应容器中支撑支架的卡位凹槽上;
2) 从容器底部缓慢通入反应液体;
3) 当反应液覆盖玻璃基片后用正常流速进行循环,使反应液从反应容器顶端溢出;
4) 往反应容器内通入气体;
5) 溢出的反应液经过循环池进行过滤。
优选的,所述的的步骤还包括从反应容器底部输入气体,气体产生的气泡经过反应容器1中设置的滤网51而被细化,细小的气泡经过玻璃表面的时候可将玻璃表面的锈蚀渣带走。
优选的,所述的反应液体的浓度通过反应容器底部侧边设置有一反应液补充入口进行补充。
优选的,所述的反应液体在反应容器内的流速0.03-0.1m/s,在反应初期将反应容器灌满的速度为0.01-0.03 m/s。
本发明的玻璃薄化方法,采用反应液从下往上井喷式流出反应,同时在反应容器的底部增加一气体入口,使反应液中混有气体,可以使基片玻璃表面的反应残渣更快得被带走,加快了玻璃的薄化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支撑支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玻璃薄化设备,所述的薄化设备包括一反应容器1、上盖4、支撑支架3、循环池10及循环水泵11,所述的反应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进液口2,所述的反应容器内设置有支撑支架3,所述的支撑支架3底部设有支撑凸起31,所述的支撑支架3的下方设置网状层5,所述的反应容器1上方设置有一上盖4,上盖4上设置有一通气孔6,所述的反应容器1的侧边设置有溢流管7,所述的溢流管连接循环池10,所述的循环水泵11设置在循环池10和反应容器1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的反应容器1可为方形或者矩形体,所述的多个进液口2可为两个或者三个或者四个,优选地为三个。
所述的网状层5包括多层的滤网51。滤网51可以将通入反应容器1内的气泡进行细化,使气泡变小而具有更大的表面积。
所述的反应容器1底部还设置有多个的进气孔12。进气孔12连接外部气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拓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拓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66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卸料设备
- 下一篇: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转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