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投影机激光光源的驱动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6605.2 | 申请日: | 201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6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施安存;王国华;段靖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S3/09 | 分类号: | H01S3/09;H01S5/04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投影机 光源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投影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光投影机激光光源的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投影技术日新月异,随着科技的发展,投影行业也发展到了一个至高的领域,主要通过把传统庞大的投影机精巧化、便携化、微小化、娱乐化、实用化,使投影技术更加贴近生活和娱乐。
目前,大部分投影机使用金属卤素灯(Metal Halide),在点亮状态时,灯泡两端电压60-80V左右,灯泡内气体压力大于10kg/cm,温度则有上千度,灯丝处于半熔状态。因此,在开机状态下严禁震动和搬移投影机,以防止灯泡炸裂,停止使用后也不能马上断开电源,要让机器散热完成后自动停机,在机器散热状态断电造成的损坏是投影机最常见的返修原因之一。另外,开关机次数对灯泡寿命也有很大影响。LCD、DLP和LCLV投影机都有外光源,其寿命直接关系到投影机的使用成本,如LCD投影机的灯炮寿命一般为2000小时。
传统投影机画面差、光源寿命短、环境要求高等缺陷,迟迟未能在家庭中普及。而激光投影机出现或许能一扫过去人们对投影仪印象,甚至取代电视开创一个全新视觉时代。在光源的寿命方面,激光直接把投影机带入了“零耗材”时代。激光光源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发热量小,温度非常低,寿命可达2万小时以上,是传统投影机的10倍。且在使用期间,光源几乎没有衰减。除此之外,色彩覆盖率高是激光投影机的另一大特点。
激光器对电路驱动有着严格的要求,产生高亮度的大功率激光器所需要的控制电压和电流更加严格。普通的激光器驱动电路体积较大,很难满足在体积有限的投影机内作为激光器光源的驱动要求。在最小的体积前提下实现对激光器电器参数的要求,并能根据系统的要求产生相应的变化,使投影机工作在最合适的功率和电压下,是一个很有挑战的工作。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激光器驱动电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投影机激光光源的驱动电路,以满足激光投影机的激光光源的电气需求,同时大幅度地缩小驱动电路板的体积,并实现对激光器功率的控制,设置电流控制功能,精确控制出射光的配比。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投影机激光光源的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包括输入接口000、第一驱动产生电路10、第二驱动产生电路20和输出接口001,其中第一驱动产生电路10和第二驱动产生电路20是两路并行的驱动产生电路,在输入接口000与输出接口001之间对称分布,该两路并行的驱动产生电路集成在一起,通过输入接口000与外部供电系统连接,通过输出接口001将转换后的电压输出。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产生电路10包括:第一输入电流监测电路11,用于对检测到的电流进行读取并显示在外部界面上,并通过此电流的值进行系统供电的软件控制;第一DC/DC升压电路12,用于将供向主控电路板的标准电压转换为输出电压,该输出电压可供连接于输出接口001后的负载使用;第一过流过压保护电路13,用于调节反馈回第一DC/DC升压电路12的反馈电压,从而根据激光器的性能和要求确定合适的反馈电压;以及与输出接口001串联的第一输出电流监测电路14,用于监测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大小,其与第一过流过压保护电路13一起,实现对输出的硬件保护,在硬件响应时间内实现在发生过流和过压的情况时对电路的切断操作。
上述方案中,所述主控电路板连接于输入接口000,并通过输入接口000向该驱动电路发送控制信号,发送的控制信号经过第一输入电流监测电路11后进入第一DC/DC升压电路12,经过升压恒流处理后,从输出接口001直接输出。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输出电流监测电路14还与第一过流过压保护电路13相连接,对电流和电压实时监控,实现对输出的硬件保护,在发生过流和过压的情况时在硬件响应时间内对电路进行切断操作,从而完成整个系统的安全有序运行。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输入电流监测电路11与第一输出电流监测电路14结构相同,均包括采样电阻111和放大电路芯片114,用以测定采样电阻的分压,并反馈给控制系统,通过计算确定电流的大小。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输入电流监测电路11与第一输出电流监测电路14结构相同,均是通过串联采样电阻111的方式实现,通过采样电阻分压的方式,经过测定电阻间的电压值来确定电阻的分压,从而确定电流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66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的中药
- 下一篇:一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