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式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6595.2 | 申请日: | 201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8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小津政雄;熊指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2 | 分类号: | F04C29/0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邹涛 |
地址: | 528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从减少CO2排放的观点来看,采用碳氢类冷媒的冷冻系统在全球急速增加。但是,因为由碳氢组成的冷凝冷媒或液体冷媒的比重大约是油比重的一半,因此,冷媒溶解少的油会集中在壳体底部,其上方分布了冷媒溶解多的油。所以,该分布关系与以往的常识相反,需要润滑的压缩机构浸泡在低粘度的油中,是个问题。
由于R290等的碳氢冷媒的可燃性很强,所以冷冻系统的冷媒量和油封入量会受限制。另一方面,由于碳氢冷媒对油的溶解性是非常高,油粘度会大幅降低。因此,容易产生偏心曲轴和滑片的磨损。并且,需要考虑防止封入量少的油会从压缩机中排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润滑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的旋转式压缩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压缩机构和电机,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储油腔,该储油腔内存储有油,其结构特征是储油腔内设置有将储油腔划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分隔板,压缩机构配备有供油机构,该供油机构包括油吸入管,该油吸入管开孔于分隔板与壳体的底部之间,壳体内封入了冷媒以及比该冷媒的冷凝比重大的冷冻机油。
所述压缩机构包括气缸、在气缸的压缩腔中进行偏心旋转的活塞、与活塞同步往复转动的滑片、驱动活塞的偏心曲轴、以及支撑偏心曲轴的主轴承和副轴承,供油机构设置在偏心曲轴的下端,油吸入管插入偏心曲轴的中心孔内,油吸入孔设置在油吸入管的下端,油吸入孔开孔于分隔板与壳体的底部之间。
所述分隔板与壳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供分隔板上下浮动的间隙。
所述分隔板的中央设置有允许气体冷媒通过的通过孔,油吸入管穿过该通过孔,端部朝上的挡板设置在通过孔的周围。
所述分隔板上还设置有油通道孔,该油通道孔设置在通过孔的外侧。
所述油吸入管通过偏心曲轴的中心孔、副轴承上的供油通道与气缸上的容置滑片的滑片槽相通。
所述分隔板的比重介于冷媒的冷凝比重和油的比重之间。
所述冷媒是碳氢类冷媒或者是含碳氢的冷媒。
所述旋转式压缩机与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储液器依次相接构成冷冻循环。
本发明通过在副轴承与壳体的底部之间配置分隔板,且分隔板的比重在冷凝冷媒的比重和比冷凝冷媒高的油的比重之间;由于冷媒溶解低、比重大的油层聚集在储油腔的下侧,而冷媒溶解高、比重小的冷媒层聚集在储油腔的上侧,所以分隔板就会浮在它们的边界处,划分为上下两层。在压缩机的起动时和运转中,分隔板可以防止下层的搅拌和防止油从下层排出。另外,由于油吸入孔是在下层开孔,故压缩机构可能会选择性地从下层中进行供油。
本发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后,能够在油封入量少、比冷凝冷媒中重的油的使用条件下,可以确保对压缩机构中的作相对运动零部件的供油,防止其可靠性降低。
本发明不仅可以适用于滚动活塞式压缩机,而且适用于涡旋压缩机、旋转滑片式压缩机等旋转式压缩机,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润滑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X-X向的截面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的分隔板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压缩机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RC为转子压缩机,P为压缩机构,C为冷凝器,V为膨胀阀、E为蒸发器,A为储液器,2为壳体,3为排气管,4为吸气管,5为储油腔,10为油吸入管,11为气缸,12为压缩腔,13为活塞,14为滑片,15为油,16为油吸入孔,17为润滑槽,18为供油通道,20为偏心曲轴,30为主轴承,32为副轴承,33为法兰盘面,50为分隔板,51为油通道孔,52为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是基于旋转式压缩机的典型代表机种的转子压缩机进行技术揭示。
参见图1,表示配置在被固定在转子压缩机RC的密封壳体2内的电机部及其下部配置的压缩机构P。图2是图1的X-X截面,表示从壳体2的底部看到的分隔板50及L层。图3-图4是分隔板50的详细图。图5是表示压缩机构P的详细图、分隔板50及L层和R层的关系、对滑片14的供油回路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65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