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泵送混凝土顶部砂浆层施工质量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145842.7 | 申请日: | 2012-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7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 发明(设计)人: | 谢兰敏;宋文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唐宗才 |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混凝土 顶部 砂浆 施工 质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混凝土结构顶部施工质量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厚混凝土结构顶部提高混凝土砂浆层质量的方法。
技术背景
目前泵送混凝土在公路、铁路、市政、工业厂房等各类建设工程中广泛使用。泵送混凝土为了满足混凝土罐车运输及泵送的要求,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塌落度大;二、含砂率高。因此,在分层浇筑较厚混凝土结构时,在混凝土振动棒的震动下,混凝土内的粗骨料(级配碎石)会产生下沉,导致在混凝土顶面形成一层砂浆层。根据现场的施工检测,这层砂浆层厚度一般相当于混凝土厚度的3~5%。举例来说,10m高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墩柱,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柱顶会产生30~50cm厚的砂浆层;3m高的钢筋混凝土墙,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柱顶会产生9~15cm厚的砂浆层。混凝土结构顶部砂浆层的存在,不仅会产生收缩裂缝,而且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对工程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当前,对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厚(高)混凝土结构(柱、墙、基础、厚板等),在混凝土结构顶部产生的砂浆层的处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多数情况下没有进行处理,从而给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造成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消除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在结构顶部产生地砂浆层的不利影响,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砂浆层内添加清洁粗骨料(级配碎石),使其满足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的要求,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顶部泵送混凝土质量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取如下措施来实现的::当采用泵送混凝土,分层浇筑厚(高)混凝土结构(柱、墙、基础、厚板等)刚刚结束时,立即在该混凝土结构顶部产生的砂浆层中,加入预先清洗晾干的粗骨料(级配碎石),随后用振动棒振捣密实,初凝后进行拉毛或收光。添加的粗骨料使用与泵送混凝土配比相同的粗骨料,所添加的粗骨料使用前预先洗净晾干,按10 Kg/袋分装好备用;粗骨料添加量依据泵送混凝土结构顶部砂浆的实际厚度,计算出单位面积内砂浆的体积,再根据泵送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推算出单位面积内应添加的粗骨料重量。按计算结果在单位面积内的砂浆中添加备用的粗骨料,振捣均匀密实,即完成泵送混凝土结构顶部砂浆层改善为泵送混凝土。最后将混凝土表面抹平收光或拉毛。
本发明方法能使泵送混凝土结构顶部砂浆层改善为泵送混凝土,从而确保结构顶部的混凝土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高泵送混凝土顶部砂浆层施工质量的方法,其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用与泵送混凝土配比相同的粗骨料,预先洗净晾干,10 Kg/袋分装好备用。
第二步:采用泵送混凝土,分层浇筑厚(高)混凝土结构(柱、墙、基础、厚板等)。
第三步:依据泵送混凝土结构顶部砂浆的实测厚度,计算出单位面积内砂浆的体积,再根据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出单位面积内应添加的粗骨料(碎石)重量。
第四步:按计算结果在单位面积内的砂浆层中添加备用的粗骨料。
第五步:振捣均匀密实,然后将混凝土表面抹平收光或拉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施工过程中,能将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在混凝土结构顶部产生的砂浆层(浮浆层),改善为泵送混凝土,从而确保结构顶部的混凝土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本发明应用实例:
(一)广西百靖高速公路5标陇央外屯隧道的中墙采用本发明专利。
该隧道为连拱隧道,其中墙宽0.6m,高2.7m。施工中采用C30泵送混凝土施工。该隧道中墙采取40cm一层分层浇筑。浇筑完成后,实测中墙顶产生砂浆层厚11cm。
该部位使用的C3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为(Kg/m3):
水泥(P.O42.5):中砂:碎石:水:减水剂(YD-1型)=385:829:1013:185:8.08。
经计算:每延米中墙顶砂浆层体积为0.6×1×0.11=0.066 m3。按上述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可知:1 m3混凝土中,砂浆重量385+829+185+8.08=1407.08Kg,碎石重量1013Kg。从而可得出每延米中墙顶0.066 m3砂浆层中应添加0.066÷1×1013=67Kg粗骨料(碎石)。实际施工中,每延米中墙顶砂浆层中添加67Kg备用碎石,振捣均匀密实。用回弹仪检验该部位28d混凝土强度为38MPa,满足设计要求。
(二)南京绕越高速公路东北段RY-DB6标C匝道桥墩柱采用本发明专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58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