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胰肠吻合术的吻合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3614.6 | 申请日: | 201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8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吕毅;崔晓海;马锋;仵正;张斌斌;马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068 | 分类号: | A61B17/06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吻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胰肠吻合术的吻合器装置。
背景技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外科领域最具创伤性手术之一,手术范围大,涉及脏器多,术后有较高比例的并发症发生。其中胰肠吻合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关键步骤,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近年针对胰漏来国内相继出现捆绑式胰肠吻合、双层连续套入式吻合等技术,国外的Imaizumi术式及其改良术等,在术后防止胰漏的发生起到显著疗效。以上吻合技术均需要较好的缝合功底,手术时间较长,难度大,术后胰漏发生率仍较高,在外科领域推广上遇到了较大阻力。但目前胰肠吻合术均存在以下缺点或不足:手术难度大,导致手术时间较长,增加了手术感染的机会,术后病患恢复较慢;胰肠吻合难度较大,术者需具有较好的缝线吻合功底,外科领域推广阻力大;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高,并发症严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胰肠吻合术的吻合器装置,不但大大简化手术操作,减低手术难度,简便易行,而且可避免缝线原因引起的胰漏等相关并发症,有利于术后快速恢复,并易于临床推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胰肠吻合术的吻合器装置,包括钛针1和带状物2,两个以上钛针1的一端为尖端3,另一端为大头端4,大头端4埋于带状物2内,尖端3露出带状物2外,各钛针1成双排等间距交错均匀分布。
所述的钛针1为钛合金材料。
所述的带状物2为硅胶材料。
本发明通过利用带有钛针1的带状物2联合纤维蛋白胶完成胰肠吻合,大大简化手术操作,减低手术难度,简便易行,减少了伤口感染的机会,而且可避免缝线原因引起的胰漏等相关并发症,并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降低相应的医疗费用,提高术后病患生活质量,亦有利于术后快速恢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钛针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一种适用于胰肠吻合术的吻合器装置,包括钛针1和带状物2,参照图2,两个以上钛针1的一端为尖端3,另一端为大头端4,大头端4埋于带状物2内,尖端3露出带状物2外,各钛针1成双排等间距交错均匀分布。
所述的钛针1为钛合金材料。
所述的带状物2为硅胶材料。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切除胰十二指肠后,游离胰腺断端3cm,空场近段断端外翻3cm,将外翻肠管粘膜破坏,生物胶粘均于涂抹于胰腺断端断端组织完全,将外翻肠管包被于胰腺组织,将该吻合装置环绕空肠断端,轻压将钛针1刺入空肠壁及胰腺组织内,剪去多余胰肠吻合器,粗细线缝针吻合器两端使其相连,完成胰肠吻合术。
本发明通过利用带有钛针的带状物联合纤维蛋白胶完成胰肠吻合,大大简化手术操作,减低手术难度,简便易行,减少了伤口感染的机会,而且可避免缝线原因引起的胰漏等相关并发症,并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降低相应的医疗费用,有效缩短术后带管时间,提高术后病患生活质量,亦有利于术后快速恢复。另外本发明材料为钛合金材料和硅胶材料,组织相容性差,并已大量广泛运用临床,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并可大大简化手术操作步骤,易于临床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36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备柜运输车
- 下一篇:高速动车组空调风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