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插芯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3201.8 | 申请日: | 201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0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显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戴尔塔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5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芯模具。
背景技术
光纤连接器是光纤与光纤之间进行可拆卸活动连接的器件,它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对接起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去,并使由于其介入光链路而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这是光纤连接器的基本要求。因此,光纤连接器影响了光传输系统的可靠性和各项性能,这就需要一种能使光的信号损耗更低,连接头的信号更稳定、更清楚,产品精度更高的陶瓷插芯模具。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光的信号损耗更低,连接头的信号更稳定、更清楚,产品精度更高的陶瓷插芯模具。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插芯模具,它包括顶板,定模板,动模板和底板,所述的定模板和动模板采用非固定连接的方式紧固,顶板和定模板亦采用非固定连接的方式紧固并形成定模,定模上设有浇口套,定模上亦设有型芯,动模板和底板紧固形成动模,动模上设有顶棍,所述的动模上亦设有顶针固定板,固定板和动模板的中间处设有弹簧,所述的定模和动模的中间处设有浇道,所述的浇道上设有与顶棍相连的拉料杆,拉料杆的一侧设有顶针套筒。
所述的定模板和动模板通过一组导柱实现紧固。
所述的顶板和定模板通过一组定位销实现紧固。
所述的动模上设有水管接头。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插芯模具,注塑的压力较低,且因注塑时是360°方向注塑,所以注塑均匀,产品的质量好并减少了一个方向注塑时因受力不均匀而对模具零部件的损害,且注塑时间短,30s便能完成一模的循环,该插芯模具结构合理,生产效率高,易于自动化,使用时间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动模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插芯模具,它包括顶板1,定模板2,动模板3,底板4,定模5,动模6,浇口套7,型芯8,顶针固定板9,顶棍10,弹簧11,浇道12,拉料杆13,导柱14,定位销15,水管接头16和顶针套筒17。
所述的定模板2和动模板3采用非固定连接的方式紧固,顶板1和定模板2亦采用非固定连接的方式紧固并形成定模5,所述的定模5设有浇口套7,所述的定模5上亦设有型芯8,所述的动模板3和底板4紧固形成动模6,动模6上设有顶棍10,所述的动模6上亦设有顶针固定板9,固定板9和动模板3的中间处设有弹簧11,所述的定模5和动模6的中间处设有浇道12,所述的浇道12上设有与顶棍10相连的拉料杆13,拉料杆13的一侧设有顶针套筒17。
定模板2和动模板3通过一组导柱14实现紧固,顶板1和定模板2通过一组定位销15实现紧固,动模6上设有水管接头16。
定模5和动模6合模后,定模5上设有的型芯8的外侧设有顶针套筒17,可以减少型芯8上的针因注塑不均匀而打断的情况,如图2所示,当软体陶瓷通过浇口套7,然后,经过8个分支,分别流入各个浇道12,360°方向注塑使得浇注更均匀,并且减少了一个方向注塑时因受力不均匀而对模具上各个零部件的损害,然后待其冷却,此时,与水管接头16相连的水管18在动模6内循环流动,采用水冷的方式加快对产品20的冷却。在固定板9和动模板3的中间处设有弹簧11,定模5下压时使弹簧11在注塑时储存能量,当定模5和动模6进行分模,底板4与压铸机台通过孔洞19连接,由顶棍10将拉料杆13向上顶起,此时,弹簧11释放的能量使得顶棍10推动拉料杆13更容易将产品20顶出,并且30s便能完成一模的循环,生产效率高,易于自动化,使用时间长,成本低。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戴尔塔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太仓戴尔塔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32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