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继电器线圈节能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2645.X | 申请日: | 201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3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罗四平;汪舒生;谭赛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同智机电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47/32 | 分类号: | H01H47/32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继电器 线圈 节能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产品涉及一种直流继电器或接触器线圈的节能控制器。
技术背景
随着工业的发展,使用直流接触器和继电器的地方越来越多,特别是大电流的直流接触器和继电器。但这些继电器和接触器的控制线圈也需要较大电流来维持,特别是继电器、接触器、吸合的瞬间更是需要数十倍于维持电流的冲击。如何实现既能保证大电流吸合、低电流维系正常工作,这是现有技术尚未良好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提供一种直流继电器、接触器线圈的节能控制器,确保在直流继电器、接触器启动时提供瞬时的冲击电流,同时确保在继电器吸合之后能提供较低的维持能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继电器线圈节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控制信号通过电阻R1接到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继电器K1的线圈一端、以及电阻R2和稳压管V3的负端,V3的正端接地;继电器K1的线圈另一端接电容C1的正端、以及二极管V1的负端,二极管V1的正端接电源;三极管Q2的基极接电阻R2的另一端以及二极管V2的正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电源,二极管V2的负极接电源,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容C1的负端、电阻R3的另一端相连;控制信号通过电阻R4接到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电阻R3。
本发明的优点主要是在直流继电器、接触器启动时提供瞬时的冲击电流,减少了继电器或接触器供电电源的压力;线圈维持功耗大幅度降低,提高系统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继电器线圈节能控制器,其控制信号通过电阻R1接到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继电器K1的线圈一端、以及电阻R2和稳压管V3的负端,V3的正端接地;继电器K1的线圈另一端接电容C1的正端、以及二极管V1的负端,二极管V1的正端接电源;三极管Q2的基极接电阻R2的另一端以及二极管V2的正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电源,二极管V2的负极接电源,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容C1的负端、电阻R3的另一端相连;控制信号通过电阻R4接到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电阻。
一般的继电器和接触器在吸合的瞬间,需要数倍于正常维持电流,并且一旦继电器(接触器)吸合后,只需要很低的电压即可维持在吸合状态,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就是为了满足上述要求而提出的。
以下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和附图给出的具体电路进行详细说明。
在控制信号是低电平时,三极管Q1基极是低电平,三极管Q2基极是高电平,所以三极管Q1、Q2均处于关断状态;三极管Q3基极是低电平,集电极是低电平,VCC电压通过二极管V1为电容C1充电,经过一小段时间的延时,电容C1正端电压被充电到比VCC低一个二极管V1正向导通压降的电位上;此时将控制信号置为高电平,三极管Q3关断,三极管Q1导通,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压变为低电平,三极管Q2导通,电容C1的负极电压由较低的电压变为VCC的电压,此时电容C1的正极电压相对于控制地来说,将是接近于2倍的VCC,此2倍的VCC电压通过继电器K1的线圈,产生了提供线圈启动的大电流,而无需从供电电源提取大电流的输出,减少了供电电源的压力。电容C1存储的电能将很快被继电器K1的线圈消耗掉,电容C1两端的电位将趋于相等,继电器K1的线圈的维持电流由VCC提供。
应用对比:如额定24V的继电器线圈,线圈电阻假定为100欧姆,将VCC设定在24V,线圈的维持功耗将会是5.76W,且在继电器动作瞬间还需要提供一个大的电流注入;若将VCC设定在16V,这样继电器线圈的维持功率是2.56W,由此可见,线圈维持功耗大幅度降低。进一步减小供电电源的压力,提高系统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同智机电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同智机电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26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记录介质切断设备
- 下一篇:半流体材料加料装置及射出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