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给配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1093.0 | 申请日: | 2012-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8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吴玉珍;宋德坤;叶小强;冯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4/02 | 分类号: | B01J4/02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莫丹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料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给配料系统,用于化工、石油化工、食品和医药等行业催化剂、添加剂的自动、连续、精确给配料,尤其是在聚合反应中可使催化剂自动、连续、精确给配料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化工、石油化工、食品和医药等行业生产过程中,催化剂和添加剂给配料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以石油化工聚乙烯装置为例,催化剂的种类不同、添加量不同,所生产产品的种类和质量差别很大。可见在聚乙烯生产过程中,催化剂添加工艺和聚合反应催化剂给配料系统精度非常关键。
中国专利ZL200610064918.8,公开了一种给配料装置,其主要由贮存仓壳体、中间壳体、底部法兰、旋转刷、过滤网、搅拌器、浮动盘组件、旋转计量盘、固定盘、携带段组件和动力传动部件组成。
针对这种给配料装置的工程化应用,需要研发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精确计量、自动连续给料、灵活及精确控制的给配料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确计量、自动连续给料、灵活及精确控制的给配料系统。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给配料系统,其与给配料装置相连接,
下料单元有一个或多个,每个下料单元包括携带段组件及下料管路;其每个下料单元均需连接一套给配料系统;所述的给配料系统包括充压管路,充压管路与给配料装置的中间壳体连接,充压管路上设有自动开关阀一;载气管路与给配料装置的携带段组件中间管口连接,载气管路上设有流量变送器和自动调节阀;空穴气管路与给配料装置的底部法兰连接,管路上设有自动开关阀二;平衡管路连接给配料装置的贮存仓与载气管路,平衡管路上设有自动开关阀四;高位差压变送器测量给配料装置的贮存仓与携带段组件中间管口之间的压差,高位差压变送器的前端设有高位反吹阀组,高位反吹阀组与高位测压管路、高位反吹管路相连;低位差压变送器测量携带段组件中间管口与底部管口之间的压差,低位差压变送器前端设有低位反吹阀组,低位反吹阀组与低位测压管路、低位反吹管路相连。
如上所述的一种给配料系统,其所述的给配料装置的贮存仓顶部分别设有气体放空管路、安全排放管路、物料输送管路,贮存仓底部及下端法兰底部设有排料管路;给配料装置的贮存仓顶部还设有压力传感器,电机上装有转速传感器,转速传感器与转速信号转换器配套使用。
如上所述的一种给配料系统,其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分别与自动开关阀一、自动开关阀二、自动开关阀三、自动开关阀四、自动调节阀、流量变送器、高位差压变送器、低位差压变送器、压力传感器、转速信号转换器通过线路连接,用于监测和控制给配料系统的自动运行、调节。
如上所述的一种给配料系统,其所述的高位差压变送器和低位差压变送器分别将压差信号传送给控制单元;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传送至控制单元,流量变送器的流量信号传送至控制单元,转速传感器的转速信号通过转速信号转换器转换后传送至控制单元;系统工作时,首先接通充压管路、载气管路、空穴气管路、反吹管路一、反吹管路二的供气,控制单元控制开启自动开关阀一,为给配料装置的贮存仓充压至设定值;控制单元控制自动调节阀调节载气管路的流量至设定值;控制单元通过高位差压变送器和低位差压变送器判断给配料装置的贮存仓与携带段组件中间管口一之间的压差、携带段组件中间管口一与携带段组件底部管口之间的压差符合控制逻辑后,控制自动开关阀一关闭,然后控制自动开关阀二、自动开关阀三和自动开关阀四开启,开启给配料装置电机,系统进入自动控制;当压力传感器测量值高于设定上限后,控制单元报警或联锁停车;当高位差压变送器测量值超出设定区间后,控制单元报警、联锁停车;当低位差压变送器测量值超出设定范围后,控制单元报警、联锁停车;当流量变送器测量值低于下限时,控制单元报警、联锁停车;根据产品产量及物料需求量,控制单元控制调节给配料装置电机转速。
如上所述的一种给配料系统,其所述的控制单元的功能可由DCS完成;或将控制单元里的信号同时传送给DCS,控制单元与DCS形成给配料系统的双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未经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10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液双层模型可伸缩柔性承载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抗菌性聚砜超滤膜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