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旋式刀盘的低压铸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8928.7 | 申请日: | 201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6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宋雅铭;江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绿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8/04 | 分类号: | B22D1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胡福恒 |
地址: | 101301 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式 低压 铸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含有铝、硅、铁等的铝合金来铸造螺旋式刀盘的低压铸造方法,它包括下模预热和上模预热的步骤。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刀盘外径尺寸大,因此,这种螺旋式刀盘的形成方法各不相同,多数采用压铸法、低压铸造法(低压金属模铸造法)。对于大型螺旋式刀盘来说,使用铝、硅、铁等合金比较合适,因为其韧性好,利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刀盘外观、机械强度都很充裕,能大量生产,因此,设备投资容易。
图2是现有技术采用低压铸造方法生产螺旋式刀盘的装置示意图。图中,带有空气口2a及盖2b的保温炉2中可以蓄有补充的金属溶液,料口3的底端部浸在其中。料管3的上端以上、下可分离的方式与带有上直浇口4a的浇口杯4液密地接合在一起。在下模5上备有上直浇口4a,可连通的模浇口5b。浇口杯4、下模5及上模8的接合面处是可分离的。
首先将整个金属模(上模8、下模5)用适当的方法预热,使其与浇口杯4液密地接合后,从空气口2a对气体压力为0.05-0.1大气压的空气等气体加压,使金属溶液1从料管3上升,再经过浇口杯4、上浇口4a上升到模穴中,这样充满了全部的模穴。模穴内的金属液体凝固后,为了要将上直浇口4a及模浇口5b间的金属分离,需要将下模5与浇口杯4分离。然后,将下模5、上模8分开,从中取出带有螺旋式刀盘。具有足够容积的浇口杯4中的金属液体还未凝固时,下模5便与之分离。
利用上述低压铸造方法所形成的螺旋式刀盘前端、右侧及后端往往存在下述缺点:(1)前端有锁孔疵点产生。(2)前端表面会发生断裂。(3)后端的缩孔疵点有时会发生破裂现象。而且,上述缺陷(1)、(2)、(3),若螺旋式刀盘形体越大、后端断面积(体积)越大,疲劳强度也会降低。对这种类型的螺旋式刀盘,必须得更改设计,从而使价格变得昂贵。
通过对上述缺点的分析,由于利用低压铸造方法时金属溶液充填在下方,金属模内的导体从上方到下方依次凝固,所以需要充分的定向凝固。对整个金属模来说,很明显,由于刀盘有一定形状,同时体积较大,需要的热容量大,因此就不能达到充分的预热温度。如果达不到这种定向凝固,就基本上达不到铸件冒口的效果,这样就会发生上述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前述刀盘铸件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使上下具有一定壁厚和形状从上到下凝固时,实现定向凝固的螺旋式刀盘的低压铸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螺旋式刀盘的低压铸造方法,该方法所使用的低压铸造装置包括,储有金属溶液的保温炉,可以加压的保温炉内设有料管,料管上端与具有上直浇口的浇口杯相连接,下模上有上直浇口和连通的模浇口及下短路环而设置的模穴,上模上备有为上短路环而设的模穴,浇口杯、下模及上模的相互接合面是可以分离的,其特征在于,整个上模用第一预热装置预热,整个下模用第二预热装置预热,使下模温度高于上模的预热温度,此后,从各预热装置中取出上模、下模,在组装在一起进行低压铸造。
可以从各预热装置中取出的上模、下模组装之后,在下模下面使用第三预热装置再次加热。
还可以从各预热装置中取出的上模、下模组装在此之前,在下模下面使用第三预热装置再次加热。
在可以在下模用第二预热装置预热完了之前,在第二预热装置之内,在下模下面使用第三预热装置再次加热。
所述的第一预热装置及第二预热装置采用燃气炉或电炉,第三预热装置采用感应加热炉。
还可以第一预热装置及第二预热装置使用感应加热装置,而第三预热装置使用燃气燃烧器。
本发明的有意效果是:由于下模的预热温度高于上模的预热温度,因此,金属溶液充满全部的腔穴之后再凝固,即使对于上、下模具有一定形状的刀盘来说,也可实现从上方到下方的定向凝固,从而消除了刀盘铸造所存在的缺陷,并且,利用对下模下面再次加热的方法,这样更准确地实现了定向凝固,特别是,由于金属模内的最终凝固部分(液相和固相的边界部分)留在浇口杯的上直浇口及下模的模浇口之间的附近,因此,下模可以很容易与浇口杯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低压铸造方法的工序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低压铸造方法的装置图。
图中:1 金属溶液;2 保温炉;3 料管; 4 浇口杯;5 下模 ;7 上模;11 第一预热装置;12 第二预热装置;13 第三预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绿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绿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89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射灯
- 下一篇:一种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药物复方儿茶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