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圈工具梳栉和用于生产成圈工具梳栉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8840.5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5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G·舒勒;S·考夫霍尔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尔迈尔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27/24 | 分类号: | D04B27/2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肖日松;杨国治 |
地址: | 德国奥***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具 用于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圈工具梳栉(Wirkwerkzeugbarre),其带有具有纵向的主体(Korpus)和固定在主体处的成圈工具容纳部。
背景技术
这样的成圈工具梳栉例如从文件DE 103 48 557 B3中已知。
针织机通常具有多个成圈工具梳栉。在每个成圈工具梳栉处固定有成圈工具。通常“成圈工具”应理解成在编织时参与成圈过程的所有工具。例如织针、导纱针(Legenadel)、脱圈沉降片(Abschlagkammplatine)、起毛圈沉降片(Polplatine)等等属于此。
针织机常常具有若干米的工作宽度。在该工作宽度内,成圈工具必须以规定的隔距(Teilung)布置。在运行中也必须保持该隔距,以便阻止不同成圈工具相撞。在此存在该问题,即针织机暴露于温度变化。在温度变化时,可产生机器元件的长度变化,其在温度提高时膨胀。
因此对于成圈工具梳栉的主体常常使用塑料材料,其利用纤维、例如碳纤维或玻璃纤维来强化。这样的主体在温度变化时长度也极其稳定,即当温度改变时,主体实际不改变其长度。
然而成圈工具容纳部常常由金属形成。在温度提高时金属膨胀,使得成圈工具容纳部获得更大的长度,而在温度降低时收缩。也当长度变化不大时,对于带有若干米的总长度的成圈工具梳栉它还可导致,成圈工具不再以所希望的方式合作,而是相撞。
此外,当成圈工具容纳部比主体更强地伸展时,那么还产生问题。在该情况中存在主体被弄弯的危险。
因此在文件DE 103 48 557 B3中提出,通过由金属构成的开缝板条(Schlitzleiste)来形成成圈工具容纳部。开缝板条具有用于容纳成圈工具的容纳槽。开缝板条在容纳槽的基部与主体上的支承面之间的材料厚度应这样小,使得以在针织机的运行中的加温为基础的伸展力和收缩力(Stauchkraft)作为剪切应力和压应力在支承面的区域中被吸收并且因此避免开缝板条的长度变化。然而与此相联系的是该危险,即由于变换的剪切应力负荷开缝板条从主体中松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温度不敏感的成圈工具梳栉。
该目的对于开头所提及的类型的成圈工具梳栉由此来实现,即成圈工具容纳部在纵向上划分成多个区段并且每个区段在唯一的位置处在纵向上固定在主体处。
利用该设计方案,可使用成圈工具容纳部,其热膨胀特性与主体的热膨胀特性不同。因为成圈工具容纳部划分成多个区段,所以温度变化仅仅导致单个区段的长度改变。因为区段的绝对的长度变化取决于区段的长度,所以当区段较短时,绝对的长度变化可相应地被保持得较短。区段具有最大3英寸、优选地最大2英寸并且特别优选地最大1英寸的长度。区段的长度变化可实现,而不由此损害成圈工具梳栉的主体。这由此来实现,即区段在纵向上的固定仅仅在唯一的位置处实现。在该位置之外,区段可膨胀或收缩,而力不由此被传递到主体上并且不由此在区段与主体之间产生剪切应力和压应力。在理论上的理想情况中,该唯一的位置在纵向上实际不膨胀。显然,这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然而该位置(区段在其处固定在主体处)在纵向上仅仅有这样小的延伸部,使得区段在该延伸部内的长度改变可忽略。该位置具有例如在纵向上以少量毫米的数量级的延伸部,例如3至10mm、优选地4至8mm且特别优选地5至7mm的延伸部。
优选地,至少一个区段在其中间的区域中在纵向上固定在主体处。那么该区段在温度升高时可在其中间两侧膨胀,而不以剪切应力加载成圈工具梳栉的主体。布置在区段的端部处的成圈工具的位置的变化那么可相应地被保持得较小。
优选地,成圈工具容纳部具有槽且相应在槽的边缘处设置有在邻近的区段之间的分界缝(Trennfuge)。槽用于容纳成圈工具。那么每个槽在纵向上具有连续的底部或槽底,其用于支持成圈工具。这也适用于设置在区段的端部处的槽。分界缝可相对地小来保持,因为它仅必须容纳单个区段的长度变化,如上面所实施的那样,可被保持得较小。
优选地,至少一个区段通过形状配合固定在主体处。形状配合是相对简单的措施,以便在纵向上固定区段。
在此优选的是,主体具有凹部,区段的凸出部伸入其中。在凹部中的凸出部防止区段可在纵向上相对于主体被移动。
在此优选的是,凹部具有最大1mm的深度。即凹部相对浅,使得主体不由于凹部而损坏其机械性能、尤其其稳定性。
优选地,凸出部横向于纵向具有比在纵向上更大的延伸。因此自动产生扭转止动(Verdrehsicherung)。区段可通过凸出部和凹部的共同作用也在规定的取向上被定位在主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尔迈尔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卡尔迈尔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88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