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伪方法、装置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8456.5 | 申请日: | 2012-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3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吴璇;吴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璇;吴建平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09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伪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防伪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防伪技术是为了达到防伪目的而采取的在一定范围内能鉴别真伪并不易被仿制和复制的技术;即防伪技术是防止伪造和假冒产品的技术。通过在产品上实施防伪技术,可以使公众(如消费者、执法者以及相关权利人等)采用简单的识别手段识别出产品的真伪。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防伪技术并不能使产品真正防“伪”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不但严重破坏和扰乱了正当的市场竞争机制,还给正规厂家和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下面对目前常用的三种防伪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说明。
防伪技术一、包装信息防伪。
常用的包装信息防伪的形式如包装材料防伪、激光打印及激光光刻防伪以及激光全息图防伪等。由于防伪包装的生产具备一定的科技含量,因此,给造假者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产品的包装可以被回收并再次使用,因此,给造假者提供了便利条件;从而消费者很难从造假产品的包装上辨别产品的真伪。
另外,包装信息防伪还包括破坏性防伪的形式,即一次性防伪。破坏性防伪的最大优点是包装物不可重复使用,如采用易碎瓶盖防伪,即开瓶毁盖,且瓶盖破坏后不再具备密封包装功能。该防伪方式虽然可以避免包装被回收再次使用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其科技含量并不高,因此,比较容易被仿制。
防伪技术二、电子防伪。
常用的电子防伪的形式为电码防伪,即消费者购买了使用电码防伪技术的商品后,刮开或揭开商品标志上的覆盖膜,即可显现出一组编码(如由21位或16位数字组成的编码),消费者可以通过拨打全国统一查询电话或者通过互联网查询的方式来验证该防伪编码的真假,从而判断其购买的商品的真伪。
然而,造假人员完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一组或多组防伪商品上的编码,从而使该防伪方式形同虚设。另外,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标明,电码防伪查询率最高时也仅为4%,即有96%的防伪号码未被利用,大量未查验的电码给造假者提供了方便。还有,查询电话如800电话通常是防伪公司掏钱付费,而如果查询率超过一定的比例如4%,则防伪公司就会出现亏损;因此,防伪公司通常会通过采用“减线”等方法来控制消费者的电话接通率,从而进一步使该防伪方式形同虚设。
防伪技术三、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防伪技术。
射频识别防伪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器和数据管理系统三部分。射频识别防伪可以实现多目标识别和移动目标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然而,检验方没有办法获知查询方提供的电子标签是否已经被验证过了,从而使该防伪方式形同虚设。
有鉴于现有的防伪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的防伪方法和系统,能够解决现有的防伪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防伪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的防伪方法、装置和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产品的有效防伪。
本发明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伪方法,包括:使数据处理设备显示要求用户输入其电子信息接收地址的界面,所述数据处理设备插有读卡器,且插入所述读卡器的芯片中预先存储有防伪验证端的目的地址和加密的防伪编码,所述芯片为产品的附随物;在所述数据处理设备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电子信息接收地址后,使所述数据处理设备根据所述目的地址向所述防伪验证端发送包括所述电子信息接收地址和所述防伪编码在内的加密包;所述防伪验证端从接收到的加密包中获取所述防伪编码,并根据其预先存储的防伪编码对其接收到的防伪编码进行防伪验证;在所述防伪验证结果为接收到的防伪编码曾经进行过防伪验证时,所述防伪验证端根据接收到的电子信息接收地址向用户返回该芯片曾经被验证的信息;在所述防伪验证结果为接收到的防伪编码未曾进行过防伪验证且本次防伪验证结果为正品时,所述防伪验证端根据其接收到的电子信息接收地址向用户返回产品为正品的信息,并存储其接收到的防伪编码曾经进行过防伪验证的信息;在所述防伪验证结果为接收到的防伪编码未曾进行过防伪验证且本次防伪验证结果为非正品时,所述防伪验证端根据其接收到的电子信息接收地址向用户返回产品为非正品的信息。
本发明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璇;吴建平,未经吴璇;吴建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84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PCIE总线上传输报文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抗紫外老化涂料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