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快速脱水造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7459.7 | 申请日: | 201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4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武大凝胶研究院有限公司;珠海国佳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7/00 | 分类号: | C05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9040 广东省珠海市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快速 脱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快速脱水造肥方法。
背景技术
为实现我国在环境保护上的承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将新建大量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城市废水,随之而来的是城市污水处理率的提高以及大量污水污泥的产生。据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生产污泥量达1亿t/年干污泥量我国已达350万t/年(干污泥量)。大量的污泥任意排放和堆放带来的后果:一是污染环境;二是污泥中含有的多种营养物质得不到利用,造成资源浪费。而在农业生产方面,由于长期追求农业的高产,施用了大量化肥,忽视了有机肥料的施用,因此造成土壤板结、pH值降低、土壤肥力下降以及农产品品质降低。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是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或半固体沉淀物质及污水表面漂出的浮沫所得的残渣。其具有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重金属及病原菌等特点,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很大的二次污染。污泥中含有丰富的N、P、K和有机质,是良好的有机肥源。
目前污泥的处理方法有压滤、烘干、填埋、焚烧等工艺。
1、压滤工艺的缺点:设备成本高,消耗能源大、需要一定空间放置设备、设备维护成本高。
2、填埋工艺的缺点:占地大,资源化利用率低,有固定的服务年限;填埋后污泥生物有机质分解,排出渗沥液、产生恶臭和生物废气,易造成二次污染。
3、焚烧工艺的缺点:产生大量二次污染气体,例如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气体;需要大量资金及土地建立焚烧厂;设备维护成本高。
4、烘干工艺缺点:消耗能源大、产生大量二次污染气体、成本高、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污泥快速脱水造肥方法,具有降低污泥中重金属Cu、Zn、Pb、Ni的含量,充分利用污泥中富含的N、P、K和有机质、恢复土壤的疏松状态,便于污泥的再利用,避免产生有害气体,同时具有使用简单、效率高、易推广、成本低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泥快速脱水造肥方法,其步骤为:
A、吸附阶段
A1、将吸附材料装入透过水分的包装物后投入污泥中,完成后进入步骤“A2”;
A2、让污泥静止一段时间,吸附材料迅速吸附污泥中的水及有害重金属等,完成后进入步骤“A3”;
A3、将水吸附材料与污泥分离,分离后的污泥进入“B”阶段,分离后的吸附材料进入“C”阶段;
B、干燥阶段
B1、在分离后的污泥中投入速干材料,完成后进入步骤“B2”;
B2、搅拌,使分离后的污泥与速干材料充分混合,得到干燥的污泥,完成后进入步骤“B3”;
B3、变成肥料的污泥再利用;
C、降解利用阶段
C1、分离后的吸附材料加入柠檬酸或盐进行降解,完成后进入步骤“C2”;
C2、降解后的水再利用。
所述吸附材料为高吸水性吸附材料。
所述速干材料为高吸水性速干材料。
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案,具有降低污泥中重金属Cu、Zn、Pb、Ni的含量,充分利用污泥中富含的N、P、K和有机质、恢复土壤的疏松状态,便于污泥的再利用,避免产生有害气体,同时具有使用简单、效率高、易推广、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步骤示意图。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污泥快速脱水造肥方法,其步骤为:
A、吸附阶段
A1、将吸附材料装入透过水分的包装物后投入污泥中,完成后进入步骤“A2”;
A2、让污泥静止一段时间,吸附材料迅速吸附污泥中的水及有害重金属等,完成后进入步骤“A3”;
A3、将水吸附材料与污泥分离,分离后的污泥进入“B”阶段,分离后的吸附材料进入“C”阶段;
B、干燥阶段
B1、在分离后的污泥中投入速干材料,完成后进入步骤“B2”;
B2、搅拌,使分离后的污泥与速干材料充分混合,得到干燥的污泥,完成后进入步骤“B3”;
B3、变成肥料的污泥再利用;
C、降解利用阶段
C1、分离后的吸附材料加入柠檬酸或盐进行降解,完成后进入步骤“C2”;
C2、降解后的水再利用。
所述吸附材料为高吸水性吸附材料。
所述速干材料为高吸水性速干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武大凝胶研究院有限公司;珠海国佳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武大凝胶研究院有限公司;珠海国佳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74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