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载机液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5603.3 | 申请日: | 2012-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5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曲金玉;任传波;周英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F9/22 | 分类号: | E02F9/22;F15B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载 液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系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装载机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装载机广泛应用于矿场、基建、道路维修等施工场合,主要是以铲装土石、矿物等散状物料为主。由于其操作简单便捷,可大量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装载机已经成为重要的工程机械。
现有技术中,装载机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动臂油缸、转斗油缸、安全阀、滤油器、双作用安全阀、动臂手动联滑阀、转斗手动联滑阀以及开式油箱。装载作业过程包括行驶、铲掘、动臂举升、落铲斗、落动臂等进行循环作业,其中铲掘过程需要最大的发动机负荷,而动臂下降过程由于重力势能的存在尽管不需要发动机的驱动,但现有的装载机仍然由发动机运转驱动液压泵工作完成动臂下降过程,且不能回收动臂下落的势能,制动过程也无法回收利用装载机的动能,因而使装载机的油耗高、装载作业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降低装载机的油耗、提高装载作业效率的装载机液压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高压蓄能器、中压蓄能器、低压闭式油箱和液压控制单元,实现液压能量的存储、分配、回收和释放,其技术方案是:
一种装载机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低压闭式油箱、高压蓄能器、中压蓄能器、液压控制单元、动臂油缸、转斗油缸、滤油器;
高压蓄能器采用活塞式或气囊式蓄能器,高压蓄能器的工作压力是16~35MPa,中压蓄能器采用活塞式或气囊式蓄能器,中压蓄能器的工作压力是4~15MPa。
低压闭式油箱是封闭充气式油箱,低压闭式油箱的工作压力是0.5~3MPa。
液压控制单元集成安装有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一安全阀、第二安全阀、第三安全阀、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电磁换向阀、第二电磁换向阀、第三电磁换向阀、第一电磁比例换向阀、第二电磁比例换向阀、第三电磁比例换向阀和第四电磁比例换向阀、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液压控制单元设有内部油道,液压控制单元还设有与外部油路连接的油口6a、油口6b、油口6c、油口6d、油口6e、油口6f、油口6g、油口6h、油口6i、油口6j;
第一电磁换向阀、第二电磁换向阀、第三电磁换向阀是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第一电磁比例换向阀、第二电磁比例换向阀、第三电磁比例换向阀和第四电磁比例换向阀均是二位四通电磁比例换向阀。
第一电磁换向阀的P1油口通过液压控制单元的内部油道与第一单向阀的P2进油口、液压控制单元的6a油口相互连通,第一电磁换向阀的T1油口通过液压控制单元的内部油道与液压控制单元的6b油口、第一安全阀的T14出油口、第四电磁比例换向阀的T12油口、第一电磁比例换向阀的T4油口、第三电磁比例换向阀的T11油口、第二电磁比例换向阀的T5油口、第二安全阀的T10出油口、第二单向阀的P9进油口、第三安全阀的T8出油口、第三单向阀的P7进油口相互连通;
第一单向阀的T2出油口通过液压控制单元的内部油道与第二电磁换向阀的P3油口、第三电磁换向阀的P13油口、第一安全阀的P14油口相互连通;
第二电磁换向阀的T3油口通过液压控制单元的内部油道与第一电磁比例换向阀的P4油口、第三电磁比例换向阀的P11油口、液压控制单元的6g油口、液压控制单元的6h油口相互连通;
第三电磁换向阀的T13油口通过液压控制单元的内部油道与第四电磁比例换向阀的P12油口、第二电磁比例换向阀的P5油口、液压控制单元的6e油口、液压控制单元的6f油口相互连通;
第一电磁比例换向阀的A4油口通过液压控制单元的内部油道与第二电磁比例换向阀的B5油口、液压控制单元的6j油口连通,第一电磁比例换向阀的B4油口通过液压控制单元的内部油道与第二电磁比例换向阀的A5油口、液压控制单元的6i油口相互连通;
第四电磁比例换向阀的A12油口通过液压控制单元的内部油道与第三电磁比例换向阀的B11油口、第三安全阀的P8进油口、第三单向阀的T7出油口、液压控制单元的6c油口相互连通,第四电磁比例换向阀的B12油口通过液压控制单元的内部油道与第三电磁比例换向阀的A11油口、第二安全阀的P10油口、第二单向阀的T9出油口、液压控制单元的6d油口相互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56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旁通阀
- 下一篇:一种用于溶解氧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