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晶浆液中提取晶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2746.9 | 申请日: | 2014-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1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一鸣;赵雪松;高云;邓攀;刘冬;褚乃强;尚伦;余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6 | 分类号: | G01N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08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浆液 提取 晶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裂纹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金属薄板反复弯曲试验是检验薄板在反复弯曲中承受塑性变形能力并显示其缺陷的重要试验手段。目前,关于金属薄板反复弯曲试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试验结果反复弯曲次数的影响因素,譬如:拉紧力、圆柱支座半径、弯曲速度、试样加工等。但关于试验结果的判定准则的研究十分稀少,弯曲次数的判定准则在不同的标准里有不同的规定。在金属薄板反复弯曲试验国家标准中规定:“试验连续进行,直至达到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弯曲次数,或出现肉眼可见的裂纹为止。如相关产品标准有规定,试验直至试样完全断裂。”在金属薄板反复弯曲试验航空工业标准中又规定:“试验必须连续进行,不得中止,直到规定的弯曲次数或试样折断为止,或弯曲到试样产生肉眼可见的起皮、起层、裂纹、裂口时为止。”在不同金属薄板产品的相关产品标准中还有一些不一样的规定。
一般情况下反复弯曲试验是在机动式弯折试验机上进行,金属薄板试样在试验过程中绕圆柱支座作两侧90°的反复弯曲,如附图1所示。试样01出现肉眼可见起皮、起层、裂纹、裂口等现象往往位于两个圆柱支座02的轴心连线上,几乎是人眼观察的死角。试样01在高速摆动过程中想要观察到其表面裂纹萌生、扩展直至断裂的过程十分困难,除非在弯曲过程中,根据经验估计其表面出现起皮、起层、裂纹、裂口等现象的弯曲次数,然后人为停机,将试样01取下来观察表面是否出现上述现象,如未出现将试样01夹上继续弯曲,接着计数。这样需要多次停机观察,试验效率很低,且存在人为估计误差。除此之外,试验环境的光线、试样表面的光洁度等都对肉眼观察也有影响。
电位法是现有金属材料裂纹监测方法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原理是利用导体截面尺寸变化会引起电流场变化的现象,在被测试样中通过恒定电流,测量并记录试样中电位变化结果监测裂纹的产生和扩展。电位法与其它裂纹监测方法相比,具有无需照明条件、受空间限制小、便于实现自动测量等优点。
而在现有技术中,使用电位法为原理的监测设备结构较为复杂,不易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裂纹监测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电位法为原理的监测设备结构较为复杂,不易安装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裂纹监测设备,包括:导线固定夹具;恒流源装置;测量装置;处理器;其中,所述导线固定夹具固定夹在待测金属试样上;所述恒流源装置通过导线穿设在所述导线固定夹具上,通过所述导线固定夹具和所述待测金属试样连接;所述测量装置通过导线穿设在所述导线固定夹具上,通过所述导线固定夹具和所述待测金属试样连接;所述处理器和所述测量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线固定夹具包括:第一绝缘夹板、第二绝缘夹板、锁紧螺母、第一接线柱、第二接线柱、第三接线柱、第四接线柱、压盖和垫片;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夹板、所述第二绝缘夹板嵌套在所述待测金属试样上;所述锁紧螺母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夹板、所述第二绝缘夹板上;所述第一接线柱、所述第二接线柱穿过所述所述第一绝缘夹板,和所述待测金属试样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三接线柱、所述第四接线柱穿过所述第二绝缘夹板,和所述待测金属试样的表面接触;所述压盖通过所述垫片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接线柱、所述第二接线柱、所述第三接线柱、所述第四接线柱上。
优选的,所述压盖通过所述垫片,将所述恒流源装置两端的导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接线柱和所述第四接线柱上,且所述压盖通过所述垫片,将所述测量装置两端的导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接线柱和所述第三接线柱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夹板包括第一绝缘板夹和第二绝缘板夹,所述待测金属试样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板夹和所述第二绝缘板夹之间;所述第一绝缘板夹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第一绝缘板夹两端设有螺孔;所述第二绝缘板夹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第二绝缘板夹两端设有通孔;所述第二绝缘板夹与待测金属试样的接触面有长方形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两端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锁紧螺母穿过所述第二绝缘板夹两端的通孔,并和所述第一绝缘板夹两端的螺孔对应配合;所述第一接线柱和所述第二接线柱分别穿过所述凹槽的槽底两端的螺纹通孔,且和所述待测金属试样的表面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27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分子碳十四定年制样系统
- 下一篇:一种金属复合板带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