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水准测量精度的两台仪器同时测量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1308.0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6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董玉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杜文茹 |
地址: | 3003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水准测量 精度 仪器 同时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准测量。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水准测量精度的两台仪器同时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就是一人架设水准仪并读数,一人记录和计算高差,两人扶水准尺。由于测量过程中是一人观察水准尺上的刻度并读数,没有检核读数正确与否的过程,读数对错与否无法知道,冶金工业中布设的水准路线一般是支水准路线,最后没有联测到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上,为了对测量成果进行检核,并提高观测成果精度,国家测绘局规定:单一支水准路线必须进行往返测量,此外还应限制路线的总长,一般地形测量中不能超过4KM。应用当前的测量方法往往一个往返测量完成后,发现往测的数据和返测的数据相比误差比较大,观测的精度不高,可以说是明显的错误,但是又不能检查出来到底是哪一测站出现的错误,这样的观测成果是不能满足工程的精度要求的,因此,必须要重新测量,如果此支水准路线的长度过长,重新观测肯定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员,增加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会减缓工程的进度。所以目前所采用的水准测量方法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工业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测量成果观测精度和观测速度的两台仪器同时测量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水准测量精度的两台仪器同时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测量技术人员四名、水准尺两把、尺垫两个和水准仪两台;
2)布设支水准路线,即从一个已知高程水准点A点为起点,沿一条路线至一未知高程水准点B点为终点,已知高程水准点A点与未知高程水准点B点的连线为支水准路线;
3)后视标尺员将水准尺立于布设的支水准路线上的已知高程的水准点A点上作为后视尺,将两台水准仪同时架设于布设的支水准路线附近的位置,在施测的支水准路线的前进方向上,前视标尺员将尺垫放置在距水准仪距离与后视点距水准仪距离相等的位置作为转点,在所述的尺垫上竖立水准尺作为前视尺;
4)两名观测员每人架设一台水准仪,用圆水准器将水准仪精平后,瞄准后视尺,用中丝读后视尺读数,读至毫米,记录,然后两名观测员分别转动望远镜瞄准前视尺,精平后读取中丝读数读至毫米,立即计算高差,检核两名观测员的高差读数有无误差,如果有误差,则两名观测员重新观后视水准尺读取中丝读数读至毫米,记录,然后两名观测员再分别转动望远镜瞄准前视尺,精平后读取中丝读数读至毫米,再次立即计算高差,直至高差相同或误差在一毫米之内止,然后两观测员把检核合格后符合要求的中丝读数分别记录在手薄中,并立即计算后视尺读数与前视尺读数的高差,至此,完成第一测站的全部工作;
5)第一测站结束后,观测员通知后视标尺员向前转移设转点,并将水准仪迁至第二测站,此时将第一测站的前视点作为第二测站的后视点,重复步骤3)至步骤4)进行第二测站的工作,依次沿水准路线方向施测,直至全部支水准路线观测完到目标水准点为止;
6)计算:高差Δh,所有测站高差代数和∑Δh,并判断已知水准点高程HA与未知水准点高程HB的相对高低。
步骤1)所述的四名技术人员中:一名为后视标尺员,一名为前视标尺员,两名为观测员。
步骤3)所述的尺垫在转点要放平踩实,不得有沉降。
步骤6)所述的高差Δh=后视尺读数-前视尺读数。
步骤6)所述的判断已知高程水准点A点与未知高程水准点B点的相对高低,是根据所有测站高差代数和∑Δh进行判断,如果∑Δh为正值,则已知高程水准点A点的高程HA低于未知高程水准点B点的高程HB,则未知高程水准点B点的高程HB=HA+|∑Δh|;如果∑Δh为负值,则已知高程水准点A点的高程HA高于未知高程水准点B点的高程HB,则未知高程水准点B点的高程HB=HA-|∑Δh|。
本发明的一种提高水准测量精度的两台仪器同时测量方法,只需要测一个单程,不用再进行往返观测,就明显提高了观测精度,所以本发明能够提高观测速度,节省观测时间,大大降低了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程进展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支水准路线示意图。
图中,
1:转点 2:转点
3:后视标尺 4:水准仪
5:前视标尺 6:尺垫
7:水准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13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