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腈纶生产过程排放含氨废水的脱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0647.7 | 申请日: | 201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3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高会杰;张鹏;李宝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4;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腈纶 生产过程 排放 废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腈纶生产过程排放含氨废水的生物脱氮方法。
背景技术
腈纶生产过程中排放废水中含有的大量毒性较大含氮有机物经过各类菌体逐步分解后毒性得到降解,但终产物有氨氮生成,导致干法腈纶废水生化处理难度加大。目前干法腈纶生产装置产生的废水主要采用厌氧—好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进行处理。干法腈纶厂污水处理场在最初设计时氨氮问题考虑不够全面,设计回流量较小,无法保证硝化反硝化反应的正常进行,导致脱氨氮的能力不足。国内各主要腈纶生产厂都曾针对COD污染物对原工艺流程进行多次优化调整,研究表明单纯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腈纶废水时脱氨氮效果均不够理想。因此在现有生化处理工艺基础上如何高效脱除氨氮污染物,是腈纶厂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氮素污染的加剧和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对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目前对外排废水中氨氮污染物的限制更加严格。2002年国家新颁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则提出了更高的氨氮排放标准(≤8mg/L,若回用≤5mg/L)。“十二五”规划中将氨氮列为总量控制指标之一,同时部分行业和地方将陆续制定更严格的总氮控制标准。因此,解决氨氮污染问题已成为环保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废水生物脱氮作为水污染控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经历了从成熟的传统生物脱氮到新型生物脱氮过程。目前许多新技术已经进入工业化阶段,但还存在一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工业化进程。
不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型的生物脱氮技术,增加生物量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一些新型的、效果好的脱氮微生物,如异养硝化细菌、好氧反硝化细菌、厌氧氨氧化细菌等相继被分离鉴定出来,生物强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对生物菌剂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CN101302485A公开了一种异养硝化微生物菌剂、其培养方法和用途,该菌剂含有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train DN 1.1)和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strain DN 1.2),该菌剂能够有效脱除水体中的氨氮和总氮,还可以同时去除有机废水中的COD,适用于高浓度养殖废水处理。该菌剂在处理氨氮浓度为455~600mg/L的猪场废水时,实验运行至94~95h,对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达87%~88%,处理出水氨氮含量为59~72mg/L;处理95h后能够将进水790mg/L的总氮处理至164mg/L,总氮去除率为79.2%。CN200910021020.7公开了一种降氨氮和亚硝酸氮的水质改良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该菌剂中涉及一株节杆菌CGMCC No.1282,但该发明的微生态制剂属于水产养殖技术及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领域。上述微生物菌剂在腈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含氨废水的处理中的使用效果有限,需要针对腈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研制适宜的菌剂和改进水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生物强化技术给污水处理领域提供了新思路,但现有的生物制剂均不适合处理腈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氨废水。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腈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氨废水脱氮方法,采用添加生长条件相近的脱氮微生物、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解决腈纶废水中氨氮污染物的达标排放问题。
本发明腈纶生产过程排放含氨废水的脱氮方法包括如下内容:向腈纶生产过程排放含氨废水的生化处理系统中投加脱氮菌剂,启动同时硝化和反硝化生物脱氮处理,污水处理的温度为18-40℃,最适温度为25-35℃,溶解氧为0.2~5mg/L,pH为6.5-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06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排气管的燃气取暖炉
- 下一篇:高效一体化净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