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茎泽兰水培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8457.1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8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文;袁先友;张敏;齐成媚;蒋海明;骆鹰;戴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5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泽兰 水培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方法涉及一种紫茎泽兰水培方法。
二、背景技术: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是一种世界性恶性杂草,系菊科泽兰属丛生型半灌木多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已广泛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西藏等地,在入侵地蔓延成灾,给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体健康等造成严重危害,已成为恶性杂草并发展到难以控制的程度。据报道,尚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彻底防除紫茎泽兰,而且紫茎泽兰快速蔓延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因而,加强对紫茎泽兰入侵机制、化学和生物防治,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态的研究,防止其对在我国快速泛滥成灾显得尤为重要。
但紫茎泽兰主要生长在荒坡隙地、墙头、岩坎等复杂生境中,给研究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且难以获得大量整齐均一的紫茎泽兰应用于入侵机制、防控措施的研究中。通常采用土培基质培养获得紫茎泽兰幼苗及其根系,但上述方法有明显的不足:
1、土培基质的样本难以回收完整的根系,不利于一些研究对紫茎泽兰根系的要求,同时由于根系扎于土中,通气性差,土质易于板结,导致实验的时间过长或者实验结果不明显。
2、土培基质中,紫茎泽兰的根系容易腐烂,很难获得整齐均一的实验材料,给实验造成较大误差。
3、作为恶性入侵杂草,紫茎泽兰的栽培场地必须严格控制,土培可能引起种子及带根的枝条外传,造成其对外界环境的潜在危害。
因此,怎样建立一个高通量、整齐均一、对外界环境安全的水培方法,在短期内获得紫茎泽兰大量完整健康的幼苗及根系材料,应用于紫茎泽兰入侵机制、化学和生物防治,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本领域科研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文献检索,未见与本发明方法相同的公开报道。
三、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紫茎泽兰土培方法在紫茎泽兰入侵机制、化学和生物防治,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研究不可避免带来的困难,在短期内获得紫茎泽兰大量完整健康的幼苗及根系材料,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紫茎泽兰各方面研究的室内培养方法,它可以在短期获得高通量、整齐均一、健康的植株及根系材料,为恶性杂草的研究提供基础条件。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采用长、宽、高分别为30cm、23cm、4.5cm的塑料培养瓶为培养容器,每盆注入1L 1/2倍水培营养液,并以带孔的厚1.5cm的泡沫板和海绵为幼苗固定基质,人工将其固定好放入光照培养箱,幼苗适应培养9d后,更换成1倍营养液培养,获得紫茎泽兰的完整健康均一的植株。
其中种子催芽和移栽方法如下:选取大小一致的紫茎泽兰种子经0.1%氯化汞溶液消毒20min,用无菌水清洗5次,每次30s,再将种子置于无菌水中25℃浸泡12h;将浸泡过的种子置于垫有两层滤纸的灭过菌的培养皿中,并加入无菌水5mL,放入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恒温25℃,昼∶夜14h∶10h,相对湿度70%),期间间隔补充水分,待其苗高长至两片子叶;将长势均一的幼苗用海绵包裹住基部移栽入泡沫板的小孔内,泡沫板为25cm×20cm的长方形,厚度1.5cm带直径1cm的孔,采用长、宽、高分别为30cm、23cm、4.5cm的塑料培养盆为培养容器;
其中栽培装置制作方法如下:泡沫板为栽培的支撑物,将厚1.5cm的泡沫板裁剪为25cm×20cm的长方形,用电烙铁将裁剪好的泡沫板每隔5cm烫一个直径1cm的孔;最后将长、宽、高分别为30cm、23cm、4.5cm的塑料培养瓶注入水培营养液。
其中水培营养液配方如下:
A液:473mg/L Ca(NO3)2·4H2O,253mg/L KNO3,40mg/L NH4NO3,68mg/L KH2PO4、247mg/L MgSO4;
B液:2.78g/L FeSO4·7H2O,3.73g/L Na2EDTA,pH为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学院,未经湖南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84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