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头抛丸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7887.1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9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周宗正;孟良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中盈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3/02 | 分类号: | B24C3/02;B24C3/32;B24C5/06;B24C7/00;B24C9/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赵臻淞;聂汉钦 |
地址: | 21416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抛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面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双头抛丸器。
背景技术
金属材料通常采用喷砂、抛丸、喷涂等工艺进行表面防锈抗腐蚀处理,通常先通过喷砂、抛丸冲击工件表面,将锈蚀等附着物清除并形成符合要求的表面粗糙度与致密的表面组织,然后进行喷漆等表面涂覆。装备制造业、重工业中一些大型结构的尺寸往往非常庞大,如风力发电塔架的圆筒直径通常为2.8~5.2米、长度为17~28米,而石化行业中的大型储油罐的罐体直径很大、高度为35~70米,这些结构件长期暴露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耐候性要求很高。目前多数的生产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高耗能、大噪音、环境污染严重的开放式处理阶段,人工采用喷枪进行手工喷丸或喷漆操作,不仅生产效率非常低,完成一个风力发电塔架的圆筒外周喷丸需要3班×6人时,且表面处理质量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质量不稳定,难以符合长期耐候性的要求;而且由于开放式喷丸或喷涂时,空气污染非常严重,弥漫着粉尘、化工油漆等微颗粒,对操作人员的身体损害非常大,严重的会产生矽肺等职业病。
考虑到上述问题,一些生产企业与设备制造商对设备进行了改进,如中国专利《CN200910072726.5---一种风电塔筒外壁自动抛丸机》、中国专利《201010205766.5---小型钢丸供料循环器及应用该装置的数控金属表面处理机》等,通过抛丸机构三维运动,制丸闭路循环,粉尘闭路回收等方式,实现金属表面处理的自动化,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加工质量,确保了人身安全。但是这些专利所公开的设备,在抛丸喷头自由度、抛丸质量、工作行程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具有改进与提高的空间。现有的抛丸器,均只设置单个抛丸头,而由于抛丸的原理,所抛出的钢丸在约60度的发射角范围内工件表面进行击打,靠近初始发射角的部位,击打出的钢丸较多,工件表面处理得比较彻底,而远离初始发射角的部位,钢丸较少,力量较轻,因而工件表面处理得较弱。为了保证处理质量,则需要减少螺旋送进的步长。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金属表面处理机的单头抛丸器存在近强远弱的加工缺陷,导致表面处理质量差、效率低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双头抛丸器,从而能够达到优秀的处理质量,且显著提高加工效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头抛丸器,左右两个抛丸叶轮通过各自独立的抛丸电机进行驱动,工作时旋向相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抛丸叶轮采用的“Y”型抛丸叶片, “Y”型两侧为凹入的对称圆弧,“Y”型前部尖端指向抛丸叶轮的圆心,利用紧固件穿过“Y”型后部宽端中间的固定孔将若干片抛丸叶片夹持在上下固定盘之间。
落砂斗的下部分为两个斗底,通过控砂阀向抛丸叶轮进行钢丸的供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双头抛丸器结构可以有效的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发射角造成的喷丸不均匀的问题,弥补了远端打击力量小、数量少产生的加工质量差的缺陷,保证了在整个作业面宽度上基本相同优质的表面处理质量;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大幅地增加螺旋送进的步长,从而有效地减少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本发明采用的双头抛丸器结构与“Y”型叶片,抛射质量好,且通过简单的替换即可成倍的提高了工作寿命。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易于维护易操作,可靠性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应用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抛丸叶轮的装配爆炸图。
图中:1、抛丸头;2、抛丸口;3、抛丸叶轮;4、抛丸叶片;5、固定孔;α、发射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抛丸头1为双头结构,即设置有左右两个并联的抛丸叶轮3,并各自通过独立的抛丸电机进行驱动,工作时旋向相反;落砂斗的下部分为两个斗底,通过控砂阀的控制给抛丸叶轮3进行钢丸的供料。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抛丸叶轮3采用的“Y”型抛丸叶片4,抛丸叶片4的两侧为凹入的对称圆弧,抛丸叶片4的 “Y”型前部尖端指向圆心,后部宽端中间有一个固定孔5,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将抛丸叶片4夹持在上下固定盘之间。本发明采用的双头抛丸器结构与“Y”型叶片,当一段时间工作后,“Y”型叶片的一侧工作面圆弧磨损以后,直接对调左右抛丸叶轮3,即可使用另一侧的圆弧面进行工作,从而成倍的提高了工作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中盈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中盈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78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折叠式小型货车随车起吊装置
- 下一篇:用于光伏组件带式传输机构的转向传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