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叶风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7081.2 | 申请日: | 201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5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岑建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丁平 |
主分类号: | F04F5/16 | 分类号: | F04F5/16;F04F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彭晓玲 |
地址: | 315402 浙江省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特别涉及一种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带有风叶的风扇在使用时需要设置笼状的护网,护网不仅制作效率低、成本高,而且安全性能也不能够完全保证,特别对儿童具有一定的危险。
现有技术中还采用了无叶风扇,即用环形风道替代了早期的扇叶风扇,风道具有指向一端的环绕风道的出风口,出风口具有凸起的表面会产生负压以吸引环形风道另一端的外部气流,从而产生气流放大的作用。
针对出风口凸起的上述无叶风扇,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虽然环形出风口凸起的表面能起到一定的气流放大作用,但凸起的表面需根据出风口附近的材料、材料所能达到的表面状态以及气流的流速等设置,涉及的因素很多,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往往气流的放大效果并不十分明显,气流的主要来源仍然是与风道连接的风机;另一方面,为了适应气流放大的需要,使得风道的出风口具有单一的结构,无法根据实际的需要输出适当截面形状、流向的气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通过在环形风道的无凸起的表面设置出风口,灵活地适应各种不同气流形状、流向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叶风扇,包括:风道,其由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沿轴线方向对接而成,第一套环、第二套环为相互对应的环形凹槽,对接后其两套环之间形成一空腔,第一套环上设有出风口,出风口沿第一套环周向均匀设置,出风口分为环形的内环出风口和外环出风口,第一套环的环形凹槽内侧部分的表面呈面向出风口的逐渐扩大的状态;压气风机,风机机壳与所述风道贯通,气流被压气风机压入所述风道后经所述出风口排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套环的环形凹槽内侧部分的表面可以为平滑渐变扩大的锥形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套环的环形凹槽内侧部分的表面还可以为阶梯状逐级扩大的锥形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内环出风口和外环出风口之间被环形的分割薄片分隔,分割薄片通过沿薄片周向等间距设置的径向筋板与第一套环一体连接,分割薄片的倾斜角度根据预设的出风方向设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套环的环形凹槽内侧部分的表面可以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辅助出风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内环出风口和外环出风口分别设置于阶梯状逐级扩大的锥形面之间的过渡面上,且同一环的出风口之间分别均匀间隔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内、外环对应的出风口之间交错设置,使得内、外环出风气流之间不易出现相互干涉,特别是在内、外环出风口的气流存在干涉的情况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环形风道的直接喷出气流的出风口,使得气流脱离出风口后灵活地适应各种不同气流形状、流向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无叶风扇实施例1的风道的分解立体图(后视);
图2是本发明无叶风扇实施例1的风道的主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无叶风扇实施例2的风道的分解立体图(后视);
图4是本发明无叶风扇实施例2的风道的主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无叶风扇实施例3的风道的分解立体图(前视);
图6是本发明无叶风扇实施例3的风道的主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无叶风扇实施例1的分解立体图(包括风道、风机、第一种离心叶轮以及底座等);
图8是本发明无叶风扇实施例1的第二种离心叶轮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A-A向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无叶风扇实施例1的主剖视图(双叶轮、不带底座);
图11是本发明无叶风扇实施例1的主剖视图(单叶轮、带底座);
图12是本发明无叶风扇实施例1的立体图(底座为固定夹);
图13是本发明无叶风扇实施例1的立体图(底座为吸附盘);
图14是本发明无叶风扇实施例1的立体图(底座为可水平旋转的固定盘)。
以上附图中所标注的附图标记分别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丁平,未经杨丁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70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